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散文偶感

石碗情结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114人  赫章1536陆贵华

回忆儿时稚事,铭记犹新的莫过于在老鸹大山半坡的石碗去取水了。

村后的大山叫老鸹岭,沿着杂草夹道丛生的弯来拐去的石坎子路,出村后往南几里地远的一大片斜坡灌木林。老鸹岭再深进去就是秃兀的一座刀切斧劈而成似的白石岩,据说岩上曾奇迹般聚居了好多老鸹,以上好几辈的老人们说白石岩上的老鸹黑压压的多得不可计数,村里人们闻而生厌的是每每日落西山时暮蔼沉沉的老鸹岩隐隐传来的凄厉的鸣啼声不绝于耳,更为恐怖的是岩上的老鸹争食动物腐尸的肉麻恶臭场面。村人对老鸹岩心生畏惧而远之,后来有些人户甚至另择吉地搬离这个鸟地方。直至石岩上的黑老鸹消声灭迹山岩又活泛起明媚的白光,居住的人家户才又渐渐多起来。这也许是老鸹岩因此而得名的传说罢!但老鸹岭给村里人留下的印象真的糟糕透了,人们受过根深蒂固的影响,以至连最恶毒最发泄怨情的骂人的话都是:“你这老鸹啄的挂老鸹岩的缺德鬼。”

然而我们从小压根儿就不曾在山里见到过老鸹的影子,反而在记忆中最难忘却且美好不过的童年时光就是与伙伴们一起去村后老鸹大山放牛。那条不知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的崎岖石坎路被人们脚板踩磨得比鹅卵还要光滑,就像掉光了茸毛匍伏在地上牯牛的肥屁股登子,觉着踩上去也变得软软的呢。伙伴们就喜欢把布鞋草鞋的挂在牛角上,光脚板踩着痒酥酥的感觉,由脚丫缝直沁心底妙不可言。有些青埂的石头面夹杂着洁白经络,色泽对比下格外明烈了,比经过技师精心磨制的精湛纹案其效果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与牧伴们对这条石坎路的熟识如同群牛的记忆一样真切,途中哪级石坎是什么形状闭上眼睛都能默捋下来,牛们的行走姿态稳健而沉重,每趟更甚以往的谨慎踩点似无异处,总以老牛识途的步态默默地复述着茹苦的一身,一如既往地在那些质软的坎面上留下了深深的月牙蹄痕。

牛儿一生劳苦无敢怨言,耕地耙田肩负犁耙从不敢违抗,稍有懈怠便会惨遭皮肉之苦。大概牛本身明白这是有牛史以来既已顺理成章便不再作出无谓的挣扎罢。最令牛族满足的就是在农忙过后,时值草儿茂盛,村后坡野泛起了青草的新甜飘散在空气里,这充满着诱惑的饕餮盛宴释放出令牛陶醉的气息。牛脖子伸得长长的仰起了头,两只喇叭状的鼻孔尽情张开蠕动深情地呼吸着,湿漉漉的牛唇翕动着露出洁白的牙齿,纯厚的声音在风中传递着各种欣喜若狂的情绪。这个持续几个月的幸福日子,茁壮的绿草把牛养得膘肥体壮的一身油光毛滑。然而我们一群小伙伴都不大关注牛的心情是什么,每天只知道赶着群牛上了老鸹山岭上就自寻乐趣了。最惬意的事就是每天以放牛为幌子像出笼的野鸟,尽情撒野,灰头垢面的一个个都脏稀稀的像是才从泥巴堆里钻出来的泥猴子。

就在老鸹山那丛羊奶果下面一处斜生出的滑石盖板上,偏偏在石板半腰间就有一个牛蹄状的石窝窝,如白瓷碗般大小。一股细细的清流从石板缝隙里依壁而下不偏不倚浸至石碗。满满的甘泉清明透底,倘若无人光顾就会沿石板依壁外溢。如逢口渴时,一个人便可一饮而尽,觉得还不太过瘾就得再候上盏茶功夫才又继续品饮。每每前来饮用的人,俯卧的姿势也忒讲究的。先要贴着斜壁摆好架式撸起衣袖,两手撑住石窝两侧伏下身去刚好把头稍稍伸出去。此举万不可操之过急,就有人不可及待地冲上去弄得一头雾水,没得畅饮不说,还拿额头去跟石壁着实碰下个大疙瘩。但凡经过此翻考验都会得法于额角铭有的痕印,再次光顾时都会倍加谨慎,依法炮制就可顺当汲饮了。

让人笑得泪奔的趣事都是被放牛的娃娃们共同凑合逗比起来的,做啥子事都在比,后来是众望所归在所有比赛项目中总结出最精彩的玩法就是在石坎上依序站好队撒尿比赛,不用裁判员自己的成绩都在岭上留下最权威的印证参赛的都看得很清楚。比赛在一阵尖叫的喝彩声里结束无所谓谁输谁赢皆大欢喜就行。可是时间长了赛次一多就有不老实的泥猴子竟然玩起惹得众愤的猫腻,每每未赛之前就有人先偷偷的自个儿去石碗处灌足尿肚,拉下明显的胜负差距进而大加嘲讽,面对一败涂地的场景其他伙伴们先是自惭得不可思议,后来回过神来一想到他在赛前的鬼祟举动就突然醒悟。在那猴子还未来得及停下嘲笑就被众人一涌而上硬揪倒在光石板上,吓得失魂落魄地连声求饶,因为他最了解大伙们的规矩,等扒拉了裤衩子的后果是再找不到老鼠洞钻进去的,还得撅着光屁股满林子里找裤衩子。然而闹腾过后大家伙们却都效仿起来,每次赛过意犹未尽时,也为使比赛更进高潮,不约而同的都想到要多喝水,于是又争先恐后地奔向石碗按先到后来的顺序依次排队进行别开生面的汲饮仪式,这门子傻事说起来甚是不可理喻,但在咱们这群土味十足的山娃子心中,再找不到比这更为惬意的玩法来替代了。

这条石坎子路不单是为我们村的群牛去老鸹大山而造就的,在大山岭后的大梁子上就一直都居住着好几十户人家,石坎路成了山里人出出进进的唯一通道,是连络山里与山外的特别枢纽,山外人家向往山里的林郁深幽,而更多的是山里人家羡慕山外拔云见天的清新明朗。岭上岭下山里山外气候差异最大给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冬夏时节。夏天一到,山脚下的村庄上人们是最讨厌太阳了。每当烈日像火炙烤,整个村子四围大山环绕人家户活像座落在一个大锅底里,八面不透一丝风,如同钻进蒸笼闷热得令人窒息,石径通幽的山里成了山下人们向往的避暑境地。深冬时季山上人家更是雨雾霭霭足不能出,人们都像在冬眠一冬三月躲在屋头烧柴火趋寒,一身臃肿熏烤得黑不溜秋隐隐泛亮的衣裤充满着浓烈的烟子气味。不管怎么说,老高山上的人家多偏爱于山下锅底的住处,就是通过这条丛林夹道的石坎路,山里人家的好姑娘成了山外人家的媳妇儿实是不胜枚举,倒是让那些专为男女双方牵线做媒的老婆子们多受些跋涉之苦。缺油少盐亦或走亲串门三三两两的往来客商,都与这条石坎路结下不解的情缘。而每逢过年赶集的时间,就有提鸡蛋的或背洋芋的或扛木头的或牵牛马的或赶猪羊的或抱鸡鸭的纷纷出岭更为这条山路增添了不少的热闹气象。(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