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V网及拓扑排序
前天在网上看了一篇博客,觉得写的很不错,小编转载一下,顺便加了点自己的理解。
一、AOV网
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ne Graph, DAG)是一类特殊的有向图。DAG有着广泛应用,AOE网和AOV网都是DAG的典型应用。那什么是AOV网呢?
在有向图中,用顶点表示活动,用有向边表示活动i 是活动j的必须条件。这种有向图称为用顶点表示活动的网络(Active on vertices),简称AOV网络。 AOV网的边不设权值,若存在边<Vi,Vj>则表示活动i必须发生在活动j之前。
在AOV网络中,如果活动Vi必须在Vj之前进行,则存在有向边<Vi,Vj>,并称Vi是Vj的直接前驱,Vj是Vi的直接后继。
举个例子:
image
上图,课程代表活动,学习一门课程就表示进行一项活动,学习每门课程的先决条件是学完它的全部先修课程。比如学数据结构必须先学习C语言和离散数学,学习《计算机导论》课程则可以随时安排,因为它是基础课程,没有先修课。
一个AOV网应该是一个有向无环图,即不应该带有回路,因为若带有回路,则回路上的所有活动都无法进行。
举个例子:
image
由边可得B活动必须在A活动之后,由<B,C>边可得C活动必须在B活动之后,所以推出C活动必然在A活动之后,但由<C,A>边可得C活动必须在A活动之前,从而出现矛盾,使每一项活动都无法进行。这种情况若在程序中出现,则称为死锁或死循环,是必须避免的。
二、拓扑排序
在AOV网中,若不存在回路,则所有活动可排列成一个线性序列,使得每个活动的所有前驱活动都排在该活动的前面,我们把此序列叫做拓扑序列(Topological order),由AOV网构造拓扑序列的过程叫做拓扑排序(Topological sort)。AOV网的拓扑序列不是唯一的,满足上述定义的任一线性序列都称作它的拓扑序列。
实际上,对一个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简称DAG)G进行拓扑排序,是将G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使得图中任意一对顶点u和v,若边<u,v>∈E(G),则u在线性序列中出现在v之前。通常,这样的线性序列称为满足拓扑次序(Topological Order)的序列,简称拓扑序列。简单的说,由某个集合上的一个偏序得到该集合上的一个全序,这个操作称之为拓扑排序。
image
上图是一个学习java的表格。从图中可以看到,学习java系类(部分)从java基础,到jsp/servlet,到ssm,到springboot,springcloud等是个循序渐进且有依赖的过程。在jsp学习要首先掌握java基础和html基础。学习框架要掌握jsp/servlet和jdbc之类才行。那么,这个学习过程即构成一个拓扑序列。当然这个序列也不唯一,你可以对不关联的学科随意选择顺序(比如html和java可以随便先开始哪一个)。
那上述序列可以简单表示为:
image
其中五种均为可以选择的学习方案,对课程安排可以有参考作用,当然,五个都是拓扑序列。只是选择的策略不同!
一些其他注意:
DGA:有向无环图
AOV网:数据在顶点 可以理解为面向对象
AOE网:数据在边上,可以理解为面向过程!
而我们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按照某种规则将这个图的顶点取出来,这些顶点能够表示什么或者有什么联系。
规则:
1、图中每个顶点只出现一次。
2、A在B前面,则不存在B在A前面的路径。(不能成环!!!!)
3、顶点的顺序是保证所有指向它的下个节点在被指节点前面!(例如A—>B—>C那么A一定在B前面,B一定在C前面)。所以,这个核心规则下只要满足即可,所以拓扑排序序列不一定唯一。
三、算法实例分析
正常步骤为(方法不一定唯一):
1、从DGA图中找到一个没有前驱的顶点输出。(可以遍历,也可以用优先队列维护)
2、删除以这个点为起点的边。(它的指向的边删除,为了找到下个没有前驱的顶点)
3、重复上述,直到最后一个顶点被输出。如果还有顶点未被输出,则说明有环!
对于上图的简单序列,可以简单描述步骤为:
1:删除1或2输出
image
2:删除2或3以及对应边
image
3:删除3或者4以及对应边
image
4:重复以上规则步骤
image
这样就完成一次拓扑排序,得到一个拓扑序列,但是这个序列并不唯一!从过程中也看到有很多选择方案,具体得到结果看你算法的设计了。但只要满足即是拓扑排序序列。
四、算法分析
对于拓扑排序,如何用代码实现呢?对于拓扑排序,虽然在上面详细介绍了思路和流程,也很通俗易懂。但是实际上代码的实现还是很需要斟酌的,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能够得到较好的平衡且取得较好的效率?
首先要考虑存储。对于节点,首先他有联通点这么多属性。遇到稀疏矩阵还是用邻接表比较好。因为一个节点的指向节点较少,用邻接矩阵较浪费资源。
我们具体的代码思想为:
1:新建node类,包含节点数值和它的指向(这里直接用list集合替代链表了)
2:一个数组包含node(这里默认编号较集中)。初始化,添加每个节点指向的时候同时被指的节点入度+1!(A—>C)那么C的入度+1;
3:扫描一遍所有node。将所有入度为0的点加入一个栈(队列)。
4:当栈(队列)不空的时候,抛出其中任意一个node(栈就是尾,队就是头,顺序无所谓,上面分析了只要同时入度为零可以随便选择顺序)。将node输出,并且node指向的所有元素入度减一。如果某个点的入度被减为0,那么就将它加入栈(队列)。
5: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栈为空。
这里主要是利用栈或者队列储存入度只为0的节点,只需要初次扫描表将入度为0的放入栈(队列)中。
这里你或许会问为什么。
因为节点之间是有相关性的,一个节点若想入度为零,那么它的父节点(指向节点)肯定在它为0前入度为0,拆除关联箭头。从父节点角度,它的这次拆除联系,可能导致被指向的入读为0,也可能不为0(还有其他节点指向儿子)。
小编用的邻接矩阵创建矩阵,使用栈辅助存储数据,邻接表也是相同的算法。
template <class T, class E>
bool GraphMatrix<T, E>::TopologicalSort ()
{
//有向网G采用邻接矩阵存储结构,求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ve,
//ToPoStack为拓扑序列顶点栈,IndegreeZeroStack为零入度顶点栈。
//若G无回路,则用栈返回G的一个拓扑序列,且函数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int count=0; //计数器对输出顶点记数
int ch;
FindInAndOutDegree(); //求出图中各顶点的入度
Initial (IndegreeZeroStack); //堆栈初始化,存放入度为零的顶点
Initial (ToPoStack);
for (int i=0; i<numVertices; i++){
if (indegree[i]==0) {
Push (IndegreeZeroStack,i); //入度为零的顶点入栈
}
}
//cout<<S.Stackcount<<endl;
for (int i=0; i<numVertices; i++ ){
earlist[i]=0; //ve初始化
}
while (!StackEmpty (IndegreeZeroStack))
{
Pop (IndegreeZeroStack,ch); //顶点出S栈并入T栈,count记数
int i=ch;
Push (ToPoStack,ch);
count++;
// int i=getVertexPos(ch);//顶点ch对应的位置i号
for(int j=0;j<numVertices; j++){
if(i!=j && getWeight(i,j)<maxWeight){
if (!( --indegree[j] ))
Push (IndegreeZeroStack,j); //若入度为零,入栈
if (( earlist[i]+getWeight(i,j)) >earlist[j] )
earlist[j] =earlist[i]+getWeight(i,j);
//修改k号顶点的最早发生时间
//ve的求法:ve(j)=Max{ve(i)+dut(<i,j>)} <i,j>∈S,j=1,2,…,n-1
}
}
}
cout<<"到达各个状态的最早时间:"<<endl;
for(int i=0;i<numVertices;i++)
{
cout<<getValue(i)<<":"<<earlist[i]<<endl;
}
if (count<(numVertices-1)){
cout<<"回路"<<endl;
return false; //如输出顶点数少于图中顶点数,则该图有回路
}
else {
return tr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