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字的故事
说起我与文字的初次相识,不得不提起我在学前班的生活,尤其是我的语文老师。那时我在圆明园附近的一所民办小学就读,当时年幼,着实不懂得什么道理,每天除了玩就是写作业,至于语文教学倒也简单,主要是教一些常见字的读写。
网图侵删对于写字来说,我向来不反感,因为父母从小教育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因此我认为好好写字就是好好读书,于是每次的作业我都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将几页田字格纸写满,当时那种愉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但唯一的烦恼便是削铅笔。
我用过小刀、卷笔刀、剪刀削铅笔,每次都不顺遂,曾经一度对写字这个事情深感头疼,当看到同学用高档进口的卷笔刀削出的铅笔,笔芯尖而匀称,末端还有一圈花纹,足以用一件艺术品来形容,这让我羡慕不已。不过削好的铅笔尖总会随着书包的晃动在薄铁皮制成的文具盒中碰撞折断,最终使削铅笔成了一件既折磨又痛苦的事。
之后我回到了家乡,读小学一年级,当时的语文老师虽是女流之辈,但也颇为悍勇。记得有次一个坐在最排的捣蛋鬼用粉笔在后黑板上画了个小人,惹得大家齐齐回头观望,她立即喝止了这种行为,并拿起一支用作教鞭的鼓槌敲打课桌展示权威,颇有些“勿谓言之不预”之意。
我因坐在前排死活看不到后面的画面,听到大家哄笑更加心痒难耐,只得伸长脖子张望,这时这支鼓槌狠狠地落到了我的光头之上,我顿感天旋地转,眼冒金星,呕吐之感顶上喉咙,挠头根本无济于事,那种辛辣的痛感让我顿觉上天不能入地无门。
此时的我反而成了哄笑的中心,而她则志得意满地回到了讲台,这件事堪称我的童年阴影,我一个如此老实温顺的好孩子居然蒙受制裁,不知传回家中,是否会再给我扣一个违反课堂纪律的帽子。
这件事我恨了很久,只是后来听人提起,才发现她竟是父亲的同班同学,而且还是学习委员,怪不得父亲当年只得屈尊当个体育委员,难怪对于这一击父亲会拍手叫好。
后来,我转校去了北坞小学,美美地体验了一把素质教育的魅力。新的语文老师总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课文中的某段、某句和某个动作,挨个提问大家课文中某句话的含义,反映了什么道理。这简直是一种折磨,直至课堂鸦雀无声,老师还在满怀期待地看着大家,为了展示自己热爱学习的决心,我只有主动起立,说出那几个惯用词语,无非是爱国之情、思乡之念、喜爱之意之类的,纵使瞎猫碰不着死耗子,老师也会示以微笑表示鼓励。
现在回想,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美育呢?
我的语文老师曾极力鼓励我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怎奈那时我对于文字尚无深刻感受,只对下课铃声分外敏感。因此有段时间,老师曾强制我们每天写一篇日记,以至于我在日记中一个月内扶老太太过了七次马路,想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我颇有些无奈。
只是时间久了,我不仅遗失了那些淡蓝色的作业本,就连日记的内容也渐渐记忆全无,只是脑海中深深留下一个烙印,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中间要有细节描写,最后不要忘记升华一下,诸如学会了怎样的道理,顺便记得煽情,因为做了一件好事,似乎觉得今天的阳光也格外明媚了。
如果算是的话,这便是我对文字的最初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也没有一个老师要求我去写日记了,日子也就在一天天蹉跎中度过。直到初一,我有幸遇到了一位新的语文老师,她已是任教的最后一年,满头银色短发,戴着一副圆框眼镜,目光充满慈祥饱含着对教学生涯的不舍和热爱。我们很喜欢她,因为她从不在课堂上批评任何一个学生,无论是谁,一旦和她温暖的目光相遇,都会被她所吸引,听她娓娓道来,讲述一个又一个故事。
那时候是要写作文的,这对我来说虽不算强项,但也不是什么难事,尤其在父亲的强迫下,我已读了一些文学名著,讲起历史来也能头头是道。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她拿出了我的作文,请我在讲台上朗读,我不明就里地上了台,略带感情地读了出来。
之后,她便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表扬了我,这实在让我受宠若惊,着重点评道,我极为擅长使用长句来描写事物,且善于运用名言警句,说着便掏出了一个精致的布面笔记本,里面清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她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自己的笔记本,而且一定要用硬皮封面,以方便保存,并要求在扉页工工整整写上“采蜜集”三个大字,我当时极为震撼,如果我也能有这么一本“采蜜集”该多好。
时隔多年,我虽有记工作笔记兼杂记、日记、摘抄、随笔的习惯,如今也写上了十几本,但终究没能拥有这么一本“采蜜集”,这也算是我的一桩憾事。
后来的日子,就是粗线条的了。我上了大学,记了没几页的本子随处乱丢,竟没认真用完一本,至于写日记,更是觉得实属一种荒唐无聊的行为,正经人谁写日记呢?
直到参加工作后,科长不止一遍叮嘱我,要把领导的指示吩咐记录下来,不然怎么落实?之后又一再批评我,不要掏出便签纸记录,太不严肃,于是乎我极不情愿都买了两个巴掌大小的笔记本,毕竟科长也是新闻战线的前辈,对我要求虽然严格,但也是字字珠玑,苦口婆心。
当时年轻,虽不理解,但随着工作越来越久,也深知他经验的宝贵。科长走后,我活成了他的样子,像他一样用起钢笔,随时随地别在口袋,形影不离。原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终是潜移默化的,不管你承认与否,都难以抗拒,这既是人与人的缘分,也是彼此之间的互相选择。
很快A7的小本子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几经挑选,我选用了A5的活页本用作了工作笔记,自己动手排版制作了替芯,正面记工作,背面写生活,每天的待办事项一栏暗合简书的晨间日记,看着一摞摞用过的笔记本堆满书柜,心里感到十分踏实。翻开一本,哪年哪月发生了何事,一目了然,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跃然纸上,这不仅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帮我理顺了工作思路,同时,也为我积累了创作素材。
正是在办公室写材料的经验,让我的思路进一步开阔了。偶然回到简书,这些年的经历历历在目,总有什么想要写出来同大家分享,不过我要学习的地方还是太多,暂且斗胆称自己也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吧,好在还有众多友人一同前行。
虽然感慨自己回归太晚,但好在终究开启了写作之路。今后的路,我将走得更加坚定平稳,一步步地脚踏实地,迈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