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2018-11-25  本文已影响15人  江苏刘志祥
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德国哲学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几乎占了大半个江山。以前的哲学基于认识符合客观世界,人类知识分为理性(演绎)与经验(归纳)。但理性推理的假设依赖于经验,所以这两类知识常陷于一种自相循环论证的矛盾,不能自洽。

德国的康德(1724-1804)来了,他受“日心说”代替“地心说”,从而能更好地诠释宇宙现象启发,用“客观世界符合认识”模式,提出“表象说”,从而开启了德国近代哲学的繁荣时代。

德国近代哲学基本分为二派,一是康德的“表象说”,二是黑格尔的“辩证说”。

一、康德派:表象说

1、康德的表象世界。

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康德的哲学框架由三部分组成:“物自体”,真实的世界,人类永远无法认知;“先天认知模式”(比如时间、空间、因果律等),人类通过它来过滤“物自体”;“表象”,被过滤后人类能感知的世界。表象世界,也是个必然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有时想想也顶完美的,兼顾了我们的理性生活(表象世界)和我们的艺术想象力(意识是“物自体”,不受表象世界限制)。

2、叔本华(1788-1860)的“生命意志论”(悲观主义)。

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叔本华是康德的继承者。康德的哲学框架,如果说有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物自体”(我自己感觉反而很美)的不可知。

叔本华认为,物自体是可以了解的,而且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这个物自体叫做“生命意志”。当然,这里的生命意志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指生物欲望,比如求生)。

生命意志是超越一切的,人可以衰老,但生命意志不会。它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全宇宙的生命意志只有一个。

斯宾诺莎有个实体论,说:全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属于同一个实体,实体是完满至善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因此得到了幸福。

叔本华推出相反的结论:因为生命意志充满了欲望,是邪恶的,是一切痛苦的源泉;每个人都被生命意志所控制,所以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痛苦。这就是悲观主义论

要摆脱这种痛苦,叔本华提出两种方法:

一种是美德。通过提高道德、理性和毅力去苦修、去克制我们的欲望。

一种是艺术。特别是在欣赏真正艺术的时候,内心是非功利的、不带欲望的,也就脱离了生命意志的控制。

3、尼采(1844-1900)的“权力意志论”。

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这里的权力并不是政治权力,而是指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强壮、更富创造力的欲望。对于弱者来说,权力意志就是争取自由。对于强者,则表现为特立独行、勇于牺牲、勇于征服、善于创造以及追求权力。

尼采认为“物自体”是权力意志。人研究世界不是为了求知,而是为了去控制世界;他觉得人不应该像叔本华宣扬的那样避免痛苦,而是应该承认痛苦,迎战痛苦。

(据说他的《权力意志》是尼采疯后,她妹妹(反犹主义狂人)根据自己的口味,任意增删、篡改尼采的作品、信函编成的。)

他还提出“永恒轮回说”:

大意是,假如我们这个世界中的各个元素都是有限的,假如时间是无限的,那么有限元素能够组合出的世界肯定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未来无限次的重复。

二、黑格尔(1770-1831)派:辩证发展论

哲学家在想些啥--西方近代史的哲学思想(四:德国哲学)

黑格尔最大的贡献是辩证法。康德提出的“物自体”、“表象说”实际是把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限制。所以黑格尔想:哲学关键是不是在人的认识能力上。

以前的哲学认识都是把“人”、“真理”、“世界”孤立看待的,但事实是:我就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我不仅在观察这世界、研究这世界,我也在影响这世界。是不是以前的思路都错了?(很多悟道、灵感,普通人与专家的大脑想法是不一样的。)

所以黑格尔提出,真理并不是固定不动保存在世界某处的,真理就是世界变化不止的过程。世界越变化到后面,我们就越接近真理

也就是通过“正题产生反题、正题和反题一同产生合题、合题又产生新的反题”,这样一种模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辩证法。世界也是这样变化的,而且是有方向的

黑格尔还认为背后控制这个发展的力量叫做“绝对精神”。所以黑格尔也是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绝对精神。世界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绝对精神成全它自己。

黑格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万事万物都是个矛盾体,矛盾无处不在,万物也是通过矛盾不断成长的。

待续

181125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