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成长励志散文

佳妈学亲子时间管理02:【怎么管】打好时间管理的基础(婴幼儿期,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佳妈在人间
佳妈学亲子时间管理02:【怎么管】打好时间管理的基础(婴幼儿期,学龄前)

时间管理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认知时间、懂得计划安排自己的事情以外,更多的是培养习惯。研究表明,人的行为70%是由习惯决定的,所以,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1、0-3岁,培养生活规律的黄金时期(吃饭、睡觉、发展肢体)

3岁以前是给人生大楼打地基的时候,家里所有抚养人要有一致的标准,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生活安排以及注意事项,也要有分门别类的提示清单,围绕着“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发展肢体?”来完善这个阶段的各项任务核查。有了这些核查清单,家人或者其他的临时扶养人,大家就有了一致的可供参考的标准。

在这个年龄阶段,父母是百分之百的主导,是父母权威的鼎盛期,孩子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很少,需要父母的照顾,孩子们其实都是配合父母的安排来完成各项活动,对父母的依赖性极高。在这个阶段,如果家长有清晰明确的规则,并且温柔的坚持,就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夯实的地基。朋友圈里有时会看到一些妈妈晒图,有些小宝宝晚上不睡觉,对于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有意识的去改变,否则一旦养成晚睡的习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后续各种行为可能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对此,身为一个7岁孩子的宝妈,也是深有体会,也希望能引起新手妈妈的重视。

2、4-6岁,学龄前幼儿园阶段,开始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为培养生活自立打下基础

到了4-6岁,孩子的大小肌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学龄前的阶段是我们开始训练孩子各项生活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作为父母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放手,不做超人父母,学着做一个“懒妈妈懒爸爸”。现在的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或者对孩子的不信任(觉得孩子小做不了这个事情),或者是嫌弃孩子动作慢等各种原因,总是习惯于包办孩子的各种事情,不给孩子动手尝试的机会,也自然而然剥夺了孩子在做中获得价值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机会。所以,在这个阶段,要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首先需要我们家长学会放手。

其次,要给孩子设定一些简单易行的规则,同时配备一些时间管理的小工具,这是在这个阶段进行训练的必要条件。放手不代表放任不管,我们要通过制定一些规则(最好让孩子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以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对孩子做好引导。同时,要善于借助一些工具来协助孩子更有效完成某个行为习惯或动作的训练。比如可以给孩子购买像手环、手表这类可佩戴的计时工具,来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力,进而提升孩子做事的速度。比如可以通过睡前清单来引导孩子规定作息的习惯。比如我在培养孩子自己洗脸的的事情上,就首先给孩子买了一条小的毛巾(之前都是大毛巾),这样她就可以自己把毛巾的水挤干净,进而自己洗脸而不用我帮她洗脸了。还有刷牙,之前由于担心孩子自己刷不干净,都是我帮她刷牙。后来我想让孩子自己刷牙,我就告诉她你要刷干净,要全面的刷,孩子不懂怎么才算刷干净了,怎么才叫全面。我就告诉她你每个地方刷60下,然后她就懂了,然后就自己刷牙。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并给孩子配备一些小工具来协助孩子掌握各种基本的生活技能。

第三,我们做好“训练”的心理准备,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既然是“训练”,就要对孩子有着合理的预期,明白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还处于技能的学习期,我们要舍得在练习上面花功夫、花时间、花心思。我们可以借助工具记录孩子的点滴进步,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及时的反馈。我们可以利用计时工具,对孩子生活当中每天重复的常规活动进行记录,并且给予孩子反馈。比如说:“刷牙刷了多长时间?穿完衣服裤子用时多少呢?吃早餐怎么又用了多长时间?”先和孩子一起做记录,帮助孩子把自己的行为和时间联系起来;再鼓励孩子和时间赛跑,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个过程最好有一些可视化的工具:比如说:可以制作和时间赛跑的表格,记录一些固定发生的行为,比如:穿衣、吃饭、洗漱等等。我们在第一列里记录现在时间花费情况。如果比这个时间更快,就可以得到想像小红花之类的贴纸;如果更慢也不要打叉去否定,而是记录实际花费的时间。

同时,我们也要花心思设计训练方法,适时肯定孩子(给予荣誉、适当的奖励),营造“做到”后的美好感受,辅助行为强化。对于到底能不能给孩子物质奖励这件事儿,有很多不同的声音。许多家长也在给与不给当中苦苦挣扎。其实“凡事皆有度”,只要掌握好了这个度,黑白之间就是彩虹。我们不能把孩子行为和物质奖励直接去挂钩。因为这样的方式虽然短期见效,长期来看却会削减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让孩子形成有奖励才做事的思维模式。我们更多时候是要去鼓励孩子在自我挑战当中,享受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如果全家人能够聚在一起,给予孩子仪式感的郑重的反馈,会增加孩子自我荣誉感。这个时候可以准备一些不规律的小礼物,孩子会放大这些美好的感觉。当好的行为获得反馈以后,孩子会持续去重复这样的行为,以期获得更多的认同。所以在4-6岁这个阶段,我们并不提倡做了什么就奖励什么的方式,但适度的小奖励并无伤大雅,对于孩子有着行为强化的积极作用。

4-6岁整个学龄前的阶段,都是在为孩子上小学打下基础。真正的幼小衔接并非是幼儿园毕业,而是从进入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在4-6岁学龄前完成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孩子们也适应了和父母约定规则、遵守规则的方式。父母的耐心和坚定,为孩子们搭建了有序的生活,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容迈入学龄后的阶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