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空间故事健康&养生

医院里的江湖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1593人  若萤若水
医院里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医院也不例外。

经历了本科五年,规培(规范化培养)三年,任欣成了县医院脑内科的一名医生。她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蝉,经过漫长地等待,终于可以歌唱了。

科主任杨济世很重视对她的培养,过了春节,就让她单独值班了。清明节那天,任欣的夜班,接班后巡视了一圈儿病房,做到心中有数。

晚上十点,9床家属呼叫,任欣和护士赶到病房,90岁的脑出血病人心跳骤停。耄耋之后,肋骨已经没了弹性,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势必导致多发肋骨骨折。任欣请麻醉科医生气管插管,电话没人接。她找来呼吸囊,紧闭面罩做人工呼吸,指导护士药物复苏。

抢救无效,老人毅然决然地走了。任欣告诉家属准备后事,老人的儿子不干了,说你们打电话请的医生没来,耽误了抢救。这时科里电话响了,任欣接过电话,是麻醉科打来的,说刚才到心内科插管,回科后看到有未接来电。任欣对麻醉科医生表示感谢,告诉对方已经没事儿了。接着给家属解释,家属不接受,任欣无奈,只能向杨主任求助。杨主任询问了家属的姓名及村名。

不一会儿,杨主任来了。他很和蔼,把家属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倒上一杯茶,递上一支烟:“老丁,老人这么大岁数了还到医院看病,您真是大孝子啊!有什么委屈给我说说。”

老丁的眼圈有点儿湿润,“主任,你要这么说,咱们都好商量。你打听打听,俺在村里孝顺是出了名的,前天,俺爹想吃饸烙,俺雇车到集上吃的饸烙。今儿下午俺爹突然昏迷了,到你们医院看急诊,做完CT,医生说是脑出血。俺问厉害不,医生说厉害不厉害都得住院,还说不住院就是俺不孝顺。说实话,村里的风俗你也知道,人忌讳死在外头,可结果就死在外头了。”

“急诊是年轻医生吧!”

“嗯呐。”

“别给年轻人一般见识,消消气老丁,咱得赶紧处理后事,等老人凉了,就不好穿衣服了。对我们科有意见不?”

“没啥意见,就是麻醉科医生来了又能咋样?我就是一肚子气。”

“老丁,治疗费全免,只收药费,你看行不?”

“事儿说开了,不免也没事儿。”

“那就先处理后事,清事儿了,再过来结账,哪天火化哪天出殡给我个信儿,有空儿我去送个花圈。”

“不了不了,你们也很忙,谢谢主任。”

杨主任真是社会活动家,不到半小时,一家人千恩万谢地走了。杨主任自己调侃,古时医生悬壶济世,壶里装的是药,现在的医生,壶里还得装上酒。

沟通,“沟”谁都会,但“通”难。任欣虚心向主任求教。

“老话讲,六十不留饮,七十不留宿。九十岁的老人,就是不得病,今天脱的靴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

“做儿女的给老人看病,是尽孝道。老人病了不到医院看看,乡亲们肯定笑话。如果医院无力回天,就没必要留人家住院。回到家里找村里医生输点儿安慰液,儿女们守住老人的最后,成全了一家人的体面。

“医学是科学,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学是反自然规律的,面对死亡,医学很多情况下都显得苍白无力,把家属的希望一个个变成失望。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院里的江湖

最近,年近8旬的台湾作家琼瑶把遗嘱发在了网上,告诉儿子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到最后不要给她身上插满管子,让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躯体变成一个空壳,没有尊严没有意识,那无异于和医生联手把她“凌迟”。“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