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年民俗看传统

2022-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王瑜书园

节日习俗历代都有相关文献记载,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是我能找到最早、相对完整的记载。从南北朝到民国,古籍记载了过年习俗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变迁。

对鬼怪从畏惧到压服

《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

根据《神异经》记载,爆竹在汉代用来驱赶猴子,南北朝时成为过年的习俗,增加了驱恶鬼的内容。古人认为:鸡是阳禽,可以驱邪,公鸡能够战斗,可以辟邪,人们在门口挂鸡辟邪。佛教传入,不杀生,鸡改为鸡画。“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汉时的《风俗通》:“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与郁,住度朔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搰(hú)人,援以苇索,执以食虎。”南北朝时过年,放爆竹、帖画鸡、悬苇索,插桃符,都是为了吓走各种鬼怪,不让进到家里祸害人。

宋朝的《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祟就是鬼怪,驱祟就是驱赶鬼怪。“至除日,禁中呈大傩(nuó)仪……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馀人,自禁中驱祟出南薰门外转龙弯,谓之‘埋祟’而罢。”官家的驱祟更为隆重,以上千人的大型傩舞形式驱赶鬼怪。宋时无论官家还是民间过年都有驱祟的习俗,把鬼怪从家里赶出去。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廿五日……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曰藏鬼秸中,不令出也。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瘟鬼。”满清《燕京岁时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从南北朝时不让鬼怪进门,到宋时驱赶鬼怪,而到了明代,人们门窗上的画鸡变成了红纸葫芦,直接将鬼怪收起来,人们自信心增强,对鬼怪从畏惧到收服。满清时期,更为简单,用彩色的绳子穿钱,编成龙的样子,放在床脚,压住鬼怪。满清为外来政权,对华夏文化有所讹误,将祟讹误为岁了,将镇压鬼怪变成为给孩子们压岁钱。驱赶鬼怪逐渐淡出年俗。江西南丰县还有傩舞,传统文化在进化过程总在某个地方有所保留。

对神由敬畏到戏弄

“灶,造也,创造食物也”灶在中国很早就被神化。灶神是很重要的神,先秦就被列为国家五祀之一(户、灶、中霤(liù)、门、行)。汉代的《淮南万毕术》:“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东汉郑玄注解《礼记·祭法》说:“此非大神所祈报大事者也,小神居人之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尔。”灶神最晚在汉代被派到人间,监视人们的一举一动。

明代《帝京景物略》:“廿(niàn)四日,以糖剂饼、黍糕、枣栗、胡桃、炒豆祀灶君,以糟草秣(mò)灶君马,谓灶君翌(yì)日朝天去,白家间一岁事。祝曰:好多说,不好少说。”在灶神上天去汇报前,民间拿糖做饼,贿赂灶神,连灶神的马都给了好处。让灶神少说坏话,多说好话。

民间还有更龌龊(wò chuò)的方式,《东京梦华录》记载二十四日:“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最晚在宋代就把灶神弄醉了,使他不能说话。还有的用胶牙糖敬,把灶神的牙齿粘住,灶神有个记事本,民间这天大扫除,将灶神记事的内容全部擦去……

人们对灶神由敬畏到行贿再到戏弄。灶神也曾有名有姓,西汉时叫宋无忌,到东汉时期改姓苏,名吉利。由宋无忌变为苏吉利,反映了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祭祀灶神由无禁忌到求无祸到求福,求吉利,简单的利己。

综述

没有不变的传统,过年习俗一直在演变,从敬天畏神到精致的利己,连神都可以欺骗,还有什么底线?

作者:王瑜

2022年2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