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思考者

你真的懂得如何思考吗?

2017-11-06  本文已影响150人  范先生说

你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8点起床,打开新闻APP,看几篇时事要闻;

通勤路上,打开喜马拉雅、得到,听两条音频节目;

到了公司,老板还没来,打开微博,瞥几眼,再准备工作;

中午,和同事一边吃饭,一边刷着朋友圈;

下班回家,路上看几条公众号。看到好的内容,先收藏起来再说;

晚上,打开知乎,看看今天的热点,再点上几个赞;

睡觉前,在床上再刷几条公众号,然后心满意足入睡……

这一天过去,似乎过得极其充实,所有的碎片时间都得到了利用 —— 但是,你真正获得了什么呢?

不妨回忆一下:

你前天、大前天看到的内容,现在还能记得多少?

你能不能说出来,你最近一周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提高?

实质上,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每一天,除了不断给这些APP和服务,贡献使用时间之外,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不妨想一想:你每一天,有多少时间耗费在互联网上,这些花掉的时间,给你带来了什么,提供了什么价值。

答案很可能是非常惊人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由互联网的本质决定的。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渠道。它本身并不产生内容,而是把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产生价值互换,并作为中介渠道,从中获取利益。

它获取的利益由什么决定呢?由这个渠道的「不可替代性」决定。

任何一个产品,在进行投资估值的时候,最看重的一个因素就是:这个产品的「不可替代性」有多高?你比别人强在哪里,用户使用你、而不使用其他产品,理由是什么?

所以,我们说互联网追求「流量」,并不全对 —— 因为流量是留不住的,也不具备粘性。用户可能今天来这里,明天出了个更好的产品,就蜂拥过去了。

它真正追求的,是「总体使用时间」。

你在一个产品上投入的时间越多,就说明你越依赖它,你离开的迁移成本就越高 —— 于是,它的不可替代性也就越高。

简而言之:一个互联网产品,它所连接的用户越多(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所占用的使用时间越长,它的价值就越高。

所以,所有的互联网工具,都在做一件事:加功能。功能越多,越丰富,你留在上面的时间就越多,排他性也就越强。

而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也都在做一件事:加信息。让你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信息包围,陷入「信息黑洞」之中。

你会发现,这些产品,都是拒绝深度的。只有不断地把信息分割成碎片,精心调制,包装成一个个新鲜可口的小甜点,才能不断刺激你的神经,挑动你的奖赏回路,让你沉浸其中。

当你浏览信息的时候,它们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为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东西;

当你进行交互的时候,它们会给你充足的反馈,让你兴奋,继续往下操作;

当你想离开的时候,它们又会适时送上「猜你喜欢」「为你推荐」「大家都在看」,试图将你留下来;

……

我们在「攫取」信息的同时,它们也在默默地攫取用户。

当你的注意力,被这些无处不在的信息分散和吸引,你还有多少机会,能真正动用你的深度思考能力?

很少很少。

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呢?

大量几分钟炮制出来的所谓「测试」,风靡朋友圈;而大量刷屏的消息、新闻,被证实是谣言。

我们越来越坐不住,时间开始以「分钟」计算,开始依赖直觉、惯性和思维定势;

甚至,在工作中,我们开始失去专注的能力,不愿意花费太多时间,而是按照惯性和指示去行动……

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太触手可及了。

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外部」去寻求答案。

这个事件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等有人出来说吧。

面临几个抉择,不知道怎么选,直接问问别人吧。

这本书讲了啥?看不懂,你能不能帮我概括一下?

……

太久不动脑子,你就真的会失去动脑能力。

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你可能会慢慢地,被这个社会淘汰。

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就讲过:未来的社会,公司将日趋智能化、芯片化、分众化。

什么意思呢?

智能化,就是大量的数据性和操作性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程序所取代。

芯片化,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从物质资产,转变成知识资产,比如专利、技术、方法论和解决方案。

分众化,就是公司的规模,将日益缩小。大量企业将裁撤掉外围人力,留下关键的技术、决策和分析团队,作为连接节点,与其他企业、平台和个人连接起来,组建成全新的价值链条和商业网络。

在这样的社会里,想要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是什么?资本。

要么,你拥有物质资本,能够提供资源;

要么,你拥有头脑资本,能够站在价值链条的上游,进行思考、分析和决策。

简而言之:要想自己不被机器替代,就要去做能够驾驭机器的人。

这将是未来10年内,每个不具备物质资本的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