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交流第一天,台湾初印象
本文关于2013年秋赴台湾交流。
飞机晚点,到达台北松山机场已是晚上八点钟,我们最坏的打算是在台北夜市露宿街头。所以看到还在等待的中华大学的老师和同学时,就像是见了亲人一般。
张老师是个极热情的人,上来嘘寒问暖过后,指引我们办卡、上车、回校,一切都很顺利。张老师是我到台后接触的第一个台湾人,随后我们发现,台湾人的热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不仅仅是针对大陆生的客气和欢迎,而是一种深入骨子的对待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不像很多大陆人,见了陌生人处处小心,随时堤防身边的“骗子”。不论是出租车司机、学校的工作人员,还是奶茶店的阿妹、饭店的阿姨,都是如此。
据送我们到校的司机师傅讲,台湾人的生活压力还是蛮大的,虽然平均工资大约是大陆二线城市的两倍,可这里的物价也是大陆的两倍左右,生活用品如枕头,最便宜的约50元RMB,瓶装可乐居然要6RMB。房价也蛮高,据师傅讲在新竹(县)住一套一般的公寓要1000万台币(约200万RMB)。可以说大多数普通家庭也是入不敷出的,所以现在很多年轻夫妻甚至不要孩子,以减少“生活成本”和追求“自由”,在政府的发放生育补贴的政策下仍是如此。
也许不能代表全部台湾人,司机师傅还是蛮乐观的,而且有一颗享受生活的心。他以前是警察队长,属于“公务员”,收入算是高的,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又要冒一定风险,他在50多岁提前退休了,目前在家提前“安度晚年”。他说现在还算年轻,享受的起,不想等享受不动了再退休。每天的生活是就,早上去打打球,下午去到处玩玩,“泡泡温泉啦”,假如有出车的生意,可以去出车挣点外块。总之,生活是自由的,选择权在自己手里,他和家人常去台南度假,还去过大陆很多地方。“上海的发展太快啦”,这是师傅由衷的感慨。
同样在生活的重压下,大陆人则常常陷入拼命赚钱的误区,好像只有赚很多钱才能有安全感,出去旅游也成为一种类似“赶时髦”或“例行公事”的东西,也许有些绝对,可这是很多大陆同胞给我的直观感受。其实现在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态度,他们在忙碌中提升自己、规划未来,在休闲的时候思考人生、享受生活,“拿得起、放得下”,我在很多朋友身上看到了这种乐观随和的心态。
初到学校,和台湾的同学还没怎么打交道,直观的感觉是他们客气而谦卑,在大陆学生面前更像是绅士而非朋友。今天在篮球场遇到一位帅哥,跟他投了一会篮,他不断把球捡给我投,以此表示谦让,弄得我都有点不好意思。
台北街头与大陆某些城市显著不同的是这里的干净,我相信每一位大陆学生都会感慨于此。不管是校园的角落,还是附近的街道、小区,都干净得如同刚刚被人打扫,其实这归功于大家爱惜环境的意识和素质。所以当看到楼梯口随手扔掉的烟头时,我知道这一定是陆生所为(我们这楼里大多是大陆交换生)。我感到有一点丢脸和愤怒,我们大陆学生在家里不懂得爱惜环境,现在还要丢人丢到外面,给台湾同胞留下坏印象,假如这就是交流的后果,那还交流什么?
这就是我初到台湾的所见所想,初来祚到,很多事情了解还不够全面。希望这种好奇心能保留到交流结束离开台湾的那一天,我在感受台湾文化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怎样变得更好。
20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