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和家长交往?

2019-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汉中东辰初中部

各位老师,月考刚刚结束,势必会有很多问题与家长沟通。那么,如何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呢?今天让我共同分享魏智渊校长文章 《老师怎么和家长交往?》,愿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启示。

以前在高中带班的时候,我总会跟学生讲,我上课经常会讲错,包括读错字,讲错知识,诸如此类。一旦发现我讲错了,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当面指出来。

然后,果然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哪哪讲错了。我停止讲课,走下讲台,跟孩子握手表示感谢。一边纠正,一边跟其他同学说,如果老师错了,一定要指出来。因为你今天不指出来,老师会一直错下去。表面上看起来今天维护了面子,实际上一直都惹人笑而不自知。

多数时候,学生指出我的错误,实际上是他错了。这时候,我就要刻意是防止让学生尴尬。我会说,今天我特别感动,某某某站起来纠正我。从知识的角度讲,老师并没有错误,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要求质疑必须是正确的,重要的是质疑的风气,哪怕我可能是错误的,我也要把我想说的表达出来的勇气。因此,我特别感谢这位同学。

毫无疑问,我上课的知识性错误是比较多的。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我上课,倾向于旁征博引,就难免出现记忆不准或张冠李戴的情形,因此经常被学生纠正。

然而,神奇的是,在学校面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一项是“老师上课有没有知识性错误”一项中,没有一个同学写我犯过知识性错误。

因为在我的班上,不仅可以随时指出我的错误,我在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后,还会自己组织问卷调查,征集学生对我的意见,并做公开的回应。

1

回到家校关系中,如果你带一个班,一个学科,你怎么和家长交往?

常见的方式,是隔离、防御、讨好和自我辩护。所有这些方式的背后,都藏着一个不敢打开的自己。而这一切,也常常导致了冷漠甚至紧张的家校关系。或者,在表面的和谐下,潜藏着些许危机。

长此以往,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家长积了许多怨,其中可能80%是误解,20%是真实的工作失误。总之,家长依据自己获得不完整的信息(自己孩子的表现;家长群里的信息;其他家长的议论),开始形成一些认知。80%的情况下,家长会选择忍受,或私下抱怨,不会选择跟老师沟通。少数情况下,家长会选择跟老师沟通,或跟校长反映,或跟老师沟通没有结果时跟校长反映。

作为校长,接到家长的反映时,家长往往已经积累了许多抱怨。有的家长会比较理性,克制住自己,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事情;有的家长比较激动,压抑了许久的怒火喷涌而出。

在这里,最经常出现的情形,是家长不愿或不敢跟校长反映。原因很明白,怕反映了对自己孩子不好。万一跟校长反映了,也差不多会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让老师知道是我说的。

我的态度很简单。遇事多和老师沟通,往往一沟通就解决了。如果权益受到损害,完全可以选择投诉,不要怕影响到孩子。恐惧往往是想象出来的,而且你争取权益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校长出面处理,到了老师这个层面,往往无限委屈。我每天也很辛苦呀,怎么家长这么不理解呢?而且,是非也不是那个样子,而是这样子的。我是这样意思,但是家长理解成另一个意思了……

2

家长当然首先表达的是看法和感受。而老师则往往会自我辩护,强调“这不是我的错”。抛开是非不谈,一个真正有反思精神的老师,首先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家长对我有意见,为什么不跟我说,而是去跟校长反映呢?

注意,这应该成为关键反思。

是呀,家长应该直接跟你沟通,为什么选择了校长呢?到底是你要反思,还是家长要反思?

任何一个成熟的职业人,或者说一个成熟的人,都不会要别人反思,而会自己反思,这无关是非,只是一种立场。

你可能也跟家长说过,欢迎大家批评我,或者有什么意见请给我留言。(有人连这样的话都不说)但是,家长就会像你语言所说的那样,有事给你留言了吗?

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家长没有安全感。

你必须以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诚意,在与家长的反复互动中,不断地让家长愿意跟你沟通,愿意越来越多地表达真实的感受。毕竟,重要的不是语言,而是你的反应。无数有建设性的反应,才塑造了良好的关系。

怎么以实际行动来展现自己的诚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你提供的是教育产品,那么学生和家长,本质上就是用户,哪一家做产品的,不主动征求用户意见?因此,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就各项工作征集家长意见,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家长的意见是一个重要参照,可以帮助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计划和教学。这种调整,并不会丧失你的主体性和专业性。恰恰相反,主体性越强的老师,专业性越强的老师,越倾向于倾听与对话。惟有自身不够强大,才会倾向于自我保护。

然后你要考虑,你跟家长每一次的交流,是增强了家长下一次主动跟你沟通,以及诚恳反映问题的愿望呢,还是相反?

你要防止只跟少数家长互动,那么,你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甚至有计划地跟所有家长互动,另一方面,你也要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让其他家长看到你是怎么跟家长互动的。例如,你可以在家长信,或家校群中说,因为某个家长的提醒,你在哪方面做了调整,特别感谢这位家长。同时,你期待更多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

久之,家长心里只要有一点不舒服,就会跟你讲。因为他觉得是安全的。这样,当你在跟家长们不断的沟通中,就能够借家长的眼睛,看到自身的漏洞,然后持续改进。

3

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为什么呢?

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发展,然而,我们却习惯打着伞,穿着铠甲,我们用于防御的武器太多了,以至于每前进一步都步履沉重,更不用说跑起来了。

我们可能觉得自己热爱学生,努力工作,也不比别人差。同时,我们也觉得有些学生太差了,怎么补都补不起来。有些家长太不懂感恩了,看不到老师的辛苦,三天两头还喜欢挑刺。

真相是什么?

1.我们或许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爱学生,我们真正爱的,仍然是自己。人首先应该爱自己肯定是没错的,但是,有没有把爱学生当成爱自己的一部分,是另一个问题。

2.基于某种众所周知的心理学原因,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我们更倾向于掩盖问题,而不是不断地寻找问题,然后解决它。所以,我们总是被问题困扰,然后被动地应对。

3.我们往往把家长视为可能给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因此,尝试忽略、先发制人、贿赂、欺骗、虚假承诺,而不是视为帮助者,视为班级发展乃至于职业生涯中健康的力量。

因此,工作往往陷入被动的忙碌,而不是主动的创造,心里常常感觉到委屈,而不是喜悦。

但如果反过来想问题呢?

当我受命接一个班,或者一个学科的时候,就像将军受命接管一支军队。我将是一名领导者,我的职责,就是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利用一切资源,带领我的部队,打赢这场战争。这无关升职或薪资,首先事关尊严。

因此,无论面对什么人,面对什么处境,面对什么抉择,始终要问自己的是:怎样的反应或选择,有利于我积累经验,打赢这场战争?

你发现,绝不是退缩或抱怨,而是尽一切努力,去强大自身,获取资源和机会。

在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家长向你反映情况,甚至批评你,你怎么反应?

你可能很不舒服,然而,你也迅速地听出家长所反映情况中不符合事实的部分,然后,你就会倾向于自我辩护,以证明“我对你错”。

这是不成熟的反应。

你马上要想到——

1.家长能跟你说这些,肯定是鼓足了很大勇气的,内心一定很委屈、不安或愤怒,那么,哪些事情导致了家长这样的感受?

2.虽然只是一个家长反映,但是,那些沉默的家长呢?这个家长的反映,代表的是个人,一部分家长,还是更多的家长?

根据经验,家长反映的问题,80%都是误解,是缺乏沟通所致。但是,纵然如此,我们仍然要反思,为什么家长会产生这些误解?为什么我们会让这些误解发生,而没有在工作中及时排除掉?我们的系统出现什么问题了?

成熟的反应是什么?

1.倾听,而不辩解。要去感受家长的全部情绪,理解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

2.努力地搞清楚问题究竟在哪儿,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就经历了澄清。澄清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家长错了,而是为解决问题明确前提。

4

对我来讲,你与家长的所有交往,都要建立在清晰明确的价值观的基础上。

你的每一个反应,都要用一个问题来审查:我这样做,是不是更有利于我和学生的发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调整自己。

“我”重要不重要?“我”当然是重要的,并且是最重要的。但“我”是怎么重要起来的?“我”的重要,难道不是因为我的贡献,我的创造?“我”的重要,难道只是来自于别人的阿谀?来自于虚假的认同?来自于情绪上的舒服?一个班的孩子因你而变化,孩子热爱你,家长信任你,这时候,“我”不重要吗?

教育中最难的,首先是价值观。一所学校,一位老师,真真正正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当我强调要重视家校沟通的时候,不意味着是家长在指导我教书。而是说,我确保我做的是专业的正确的事,但是,我根据家长和学生的反馈,不断地调整,为了结果更接近设定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信守我的真诚、透明、善意。

其次,难在走出自我中心。满身心只有自己的委屈、劳累,这不是自由人的表现。无法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任何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想象一个陪读家长的心理感受,这是很糟糕的。哪怕一些所谓的难缠的家长,他的焦虑,他的绝望,无法触动你的内心?

所有的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在家校关系中投入很多时间,绝不是。

恰恰相反,我们要的是家校关系中有效率的高品质的接触。而要形成高品质的沟通,教师就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期待家长温和而理性的老师是幼稚的,因为在家校关系中,你已经被默认为是专业的一方。你的任务,就是领导学生,领导家庭,建立起一个更好的共同体。

5

家校沟通是有技巧的。

但是,家校沟通中,决定性的因素绝不是技巧,而是你的诚恳,你的目标,你的价值观,你对知识的热爱,你对孩子真正的关心,你生命中整体散发出来的向上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你就是这几句话的主语。

不沉溺于是非对错,检讨是非对错背后的深层问题,并且保持方向感。

不抱怨,抱怨不会改变人,接纳和理解会的,会把所有的家长,团结在你的周围,因为无论如何,深层的目标,彼此是一致的。

是我们有问题吗?

不。

在许多时候,我们只是不成熟,我们只是惧怕被否定且因此心怀恐惧,我们只是缺少了必要的教学勇气。一旦我们长期处于不成熟的境地,失去了热爱,我们就会越来越多地在自己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乃至于世界之间建筑起一座高墙,我们把自己关进监狱里。我们仍然是善良的,然而我们已经非常的乏味和平庸。

对我来讲,再也没有比平庸更难以忍受的事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