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也有这样的人吧!
前两天,我突然收到一条微信,让我帮忙给她朋友圈点个赞。
看着这个陌生的头像,除了这一条求赞的信息,再无其他聊天记录,
回忆了半晌,我仍想不起她是谁,便默默删除了。
再随手翻一翻通讯录,发现加上微信后,却从未聊过,或只是求赞的人,真不在少数。
每一次行业会议,或是交流培训,微信通讯录里总能收获一大堆新的人名。
初次见面,加个好友,似乎已经成了现代人的社交习惯。
世人总觉得“人脉即财脉”,又或者“多个朋友多条路”。
可问题是,认识那么多人,真的有用吗?
认识很多名人,有用吗?
很久以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早年做过权威媒体的记者,采访过一众大咖;
后来转行做公关,每天打交道的,不是明星就是那些经常出现在新闻标题里的人物。
有一天,有人问她,“你朋友圈里,最大的腕是谁啊?”
女孩想了想说:“马云?”
众人一阵惊呼:“WHAT,你居然有他的微信?”
女孩笑了,“马云在我朋友圈里也没用啊,那是好久之前因为一次采访互加的微信,这么多年,一句话都没说过。”
旁人不甘心地追问:“就不能打个招呼吗?”
女孩反问他:“如果马云在你的朋友圈里,你能和他说什么呢?”
一时间,众人静默无语。
女孩在微博上写道:
朋友圈里的人再牛逼,跟你都没啥关系,因为你们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人。
“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明星和大佬,可是除了正式的工作联系,没有任何私交。
除非你自己混到差不多的水平,能给对方提供对等的资源,你的精神境界能跟人家聊到一块,你们才有平等对话的可能。
不然,人家怎么会浪费时间跟你打交道。”
可不是嘛。
加个微信,拍张合影,对方就能变成你的人脉吗?
你若是一个小透明,没啥资深的背景,也没有什么有用的资源,就算加到了大咖的微信,除了在朋友圈里给人家点个赞,还能做什么呢?
从你认识了对方,到能让对方也认识你,并与你正式建立合作关系,这中间,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成年人的社交,都是势均力敌。
麻省理工经济学教授艾瑞里,有一句精妙的论述:
人和人的感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
阶层不同,做得了朋友吗?
真的不能。
就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即便花光积蓄买下爱马仕包包,获得挤入上层社会的入场券。到头来,也只是贵妇们的一颗棋子。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
一位网友参加同学聚会,想着要与多年不见的同窗共忆往昔青春岁月,在去酒店的路上很是心潮澎湃。
可是,到酒店后,却发现所有同学很自然地分成了两个圈子。
一边是朝九晚五的普通白领,而另一边,要么是企业高管,要么是创业老板。
两个圈子之间,泾渭分明:前者闲话家常,后者畅谈经济。
白领同学想融入高管老板圈,可是他们身边早已围满了人,即便勉强挤在边缘,也说不上话。
这大概是当代人际交往最真实的写照:
圈子是有阶层的,人是以群分的。
还有另一则新闻。
马云与周星驰,一个互联网大鳄,一个喜剧之王,两个从无交集的人,却能一见如故谈笑风生。
在一场“巅峰对话”的活动中,马云大力宣传周星驰的电影,而一向很不好打交道的周星驰,则主动表白马云,称有“见到偶像的感觉”,更笑言想找马云拍电影很久了。
第一次相见,就如此惺惺相惜,这份欣赏与交情无关,只是因为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这个世界很功利,也很公平。
成年人的交际,更多的是权衡利弊和势均力敌。
人们只会结交实力相当、价值对等的人。
小角色和大咖,很难有机会同路前行。
同等段位的人,才有资格坐在一起。
你能够帮到的人,才会成为你的人脉。
“人脉”,大概是现今社会最具迷惑性的一个词。
人们总以加过某某总的微信,有某个500强CEO的电话为荣。
甚至还有专门的课程,教普通职场人如何搜索大咖的联络方式。
似乎只要链接到了某位牛人大V,就能在他们的赏识下,一路开挂,解决自己所有的人生困境。
可是,那些“谁谁谁得到了某个名人的帮助,从而改变了一生命运”的传奇故事里,最核心的部分,不是他路遇贵人,而是他努力了多久,才让贵人看到了他的价值。
国内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讲述过自己是如何开始创业的。
当刘润还在微软工作时,利用休息时间,创办了一个公益网站。
因为这个网站运营得极为出色,引起了央视记者梁铮铮的注意。
在她的推荐下,刘润与央视合作,启动了更大的慈善计划,白岩松、敬一丹等著名主持人纷纷为之宣传。
有了央视的资源,这个计划接连获得潘石屹等众多名人的捐款,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首届中华小姐环球大赛的冠军江欣荣,也特地向刘润请教如何做公益,并且介绍他认识了身家数千亿的香港超级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
后来,李家杰牵头成立了百仁基金慈善机构,创始人共有43人,除了刘润之外,另外42个全都是香港的富二代。
再后来,刘润从微软辞职。
李家杰找到他说:“来我这里工作吧”,但刘润有了创业的想法。
于是,李家杰聘请他为私人顾问。
由此,刘润在正式创业之前,就有了第一位客户……
站在今天回首过往,刘润坦言:
“从梁铮铮,到李家杰,他们是我的人脉吗?
是的。
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我有价值,而是因为我对他们有价值。
你能够帮助到的人,才会成为你真正的人脉。
自己没本事,无法帮到别人,就算你认识再多的人,也没用。”
很多人,想方设法讨好别人,天天约着一块吃饭,逢年过节必送礼,如此努力钻营,无非是为了有一天对方能够帮到自己。
可是如果,你对别人没有价值,他为什么要帮你呢?
就像作家李尚龙说的:
“如果你自己不强大,社交其实没什么用,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得到合理的帮助。”
能力是1,人脉是1后面的0。
没有前面的1,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
当你变得强大,人脉不请自来。
网上有一个段子。
当孙悟空还是猴子时,只能和一群猴子玩。
当他学了一本本领后,就可以与牛魔王称兄道弟,朝龙王呼来喝去抢宝贝!
大闹天宫之前,巨灵神都不把他放在眼里,大闹天宫之后,托塔李天王也对他毕恭毕敬!
去雷音寺之前,他对菩萨只能顶礼膜拜,成了斗战胜佛之后,他和菩萨结成了哥们!
你是谁,才决定了你能认识谁。
你成为谁,才有机会去选择谁。
孙悟空的这一番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成长了,才会被人看见。
决定一个人高度的,始终是他自己的实力!
古人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这话有些寒凉,却说出了一个真理:
你的价值越大,人际磁场越强,越容易建立强有力的人脉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本质就是互惠共赢,与其各种结交攀附,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把自己做大做强。
说到底,所谓人脉,其实是自身的投影。
你若优秀,人脉是锦上添花。
你若平庸,人脉就是个笑话。
少花些心思在无用的社交上,认真埋头做事,踏踏实实干活。
更不必去巴结某个人,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里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要知道,丰富自己远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
等到你有了拿得出手的成绩,加了薪,升了职,向别人介绍自己时有了底气,自然会吸引到你想认识的那些人。
最后,送上马云的一句话,算是人脉关系极佳的注脚:
找到你自己,做到最好的自己,世界就会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