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本质
联:改变物理世界的底层技术革命
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些基础设施一共经历过三次大的浪潮,分别对应的是互联网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万物互联网。这三个阶段代表连接日益广泛的进程,这是最重要的底层技术革命。
但是,时至今日,还没有出现一个像iPhone那样的里程碑式产品,能够让我们觉得整个世界都进入了物联网时代。大家之所以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有很大的期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如此重要的一个工业时代的产品,所有人都离不开的汽车大产业,都可以实现在线化和联网化,那么很可能预示着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物联网技术改造。
我们期待由于芯片和传感器的广泛使用,能够让任何物体都变得智能化,可以跟人一样连接在同一个网络里。如果这个想法真能在某一天变为现实,整个人类社会的互动、沟通和协作效率就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互:让交流沟通具备无限可能
互动1.0时代: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
互动1.0时代其实只完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内容搬到了网上,让其实现在线化。虽然在这个初级的互动时代中,确实产生了那些时至今日依旧让人津津乐道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是典型代表),但它们并没有改变互联网的互动方式,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占据了那个时代的绝对主流,几乎没有用户能够和门户主体进行互动。
互动2.0时代:以关注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互动
“关注”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一种和之前截然不同的互动方式。你可以在这些互动产品上关注任何一个你感兴趣的人,当对方发出一条信息时,你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甚至与其互动。所以,类似微博、推特、Instagram这样的产品在极短的时间内便拥有了海量的用户基础,有了与那些门户网站前辈一较高下的底气和雄心。微博成为很多普通人展示自我的舞台。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文化水平普遍提升的今天,展示自我、获取自信心与成就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旋律。从产品的角度而言,这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产品创新,但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往前迈了一大步,这又怎能不让人惊叹?这种互动网络结构,也使信息获取的效率有了大幅提升。
互动3.0时代:社交网络服务
互动3.0时代由此应运而生,其中的典型代表是两个SNS(专指社交网络服务)的大产品——美国的脸书与中国的微信。 不管你是否承认,如今大部分人都已经完全“黏”在了这两个社交网络平台之上。它们基本上已经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融为一体,绝大部分人都无法离开这样的网络化服务,说是沉迷也不为过。 如今的微信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社交平台,还成为很多人的银行、相册、储藏柜,甚至是情感纽带。现在很多人出门都已经甩开了许多曾经必备的包袱——钱包、名片夹、地图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只需要一部手机,便可纵横天下。 除此之外,群组和朋友圈也是互动3.0时代里非常了不起的产品创新。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你怎么可能了解成千上万个分布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的日常起居情况,即便他们都愿意将自己的私生活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微信让一切都成为可能,你只需要发一个朋友圈,你所有的朋友就能知道你现在的状态,知道你想和他们交流与分享的内容。毫无疑问,这种产品创新对每个人的沟通与互动效率都带来了质的提升,这也是互联网时代才会有的产品形态。
网:互联网给商业社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网”。顾名思义,网指的是结网,意为人类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开始用网络的方式加以实现。结网的前提条件是连接和互动;或者说,连接和互动的必然发展路径是结网。只有随着连接的不断发展,信息和人都已基本实现在线化,人和人、人和信息之间的互动才会越来越丰富,最后交织成越来越紧密的网络,可以用更高效的方法——网络协同——去完成原本看起来难以实现的很多事情。
对于那些当今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大家习惯于将其冠以平台或生态的名头,但其实本质都是一幅非常复杂的网络协同图,它的核心机制就是连接和互动的不断演化与深化。 联、互、网,这三个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操作时却极其考验操盘者的功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判断一家企业是否触网的最重要标准,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服务有没有实现在线化,能不能直接在互联网上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首先意味着原有商业逻辑的彻底重构,企业必须从与用户建立连续性关系、以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开始在线化。从这个角度进行判断,绝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一些传统企业,离真正的在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要想实现智能商业的第一步,就是让你的产品和服务核心流程在线化。但请记住,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依旧任重道远——互动。在线化之后,真正的考验是你能否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与客户的互动。言及于此,你知道谁是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用了你的产品以后,会有怎样的体验和想法吗?这种体验和想法绝非到街上做访谈和问卷调查就能够得到的,而是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自然而然地留下了他的态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双向互动,使得企业和用户的关系成为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用户的实时反馈成为产品和服务快速迭代与更新的源泉。企业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过去的基于“猜测”的预判转为基于“观察”和“倾听”,用户至上成为企业的基本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