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L10-L12
第十章 公正的评断一本书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这两章与昨天的三章也是连贯的,主要阐述分析阅读的最后一个阶段。故笔记也合为一体:
#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 智慧礼节的一般原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钢架构,能诠释整本书在讲什么,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能说出“我懂了”之前,不要说“我同意、我反对、我不评价”)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
11.在说出评论之前,要能证明自己区别的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观点不等于事实或者知识)
B.批评观点要遵循以下标准
12.证明作者专业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一个小贴士*目前看到的11章里,作者反反复复、几乎是苦口婆心的阐明了这几个观点:
①要仔细的阅读一本书,而不是浮于表面的阅读大量的书——这已经是一个好读者能够达到的理想境界。
②读透一本书(分析阅读),要参见章节7-11中提到的三个阶段,读透的标准是能够达到和作者的认知相匹敌。对这个话题的概念的理解程度,能几乎跟作者持平。
③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读。对待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技巧。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1.什么是辅助阅读,以及对待辅助的态度
除了书籍本身,任何辅助阅读都可称作是外在的阅读。相对应的,内在阅读指的是阅读书籍本身,与其他所有的书都不相关。
作者不鼓励辅助阅读。鼓励读者将焦点集中在阅读的基本工作上——拿起一本书来研究,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努力。不用其他的帮助。千万不要太依赖不必要的辅助阅读。在你能力范围内,尽量一个人阅读。
但不要完全扔掉辅助型阅读,人不能完全孤立地读一本书,有时候非要借助外力才能完全理解。
2.辅助阅读的来源
* 相关经验:与书中某一点相关的实例
* 与这本书相关的其他书
* 导读与摘要:尽量少用,因为一般不准确、不完整可能会带来曲解。最好是看完一本书再看导读摘要来唤起自己的记忆,而不要提前看免得有曲解。
* 工具书:字典与百科全书。要明确自己的问题类型,什么工具书能解答。意识到工具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 字典:不要急着用字典,除非那个字跟理解意思有很大的关联。
* 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