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心理教育

两个锦囊妙计帮你拿下“熊孩子”的魔鬼主场——公共场所

2016-09-12  本文已影响122人  山西优博教育

商场,成“伤场”

附近的一家大型商场刚开业。听朋友介绍,里面吃喝玩乐一条龙品种齐全,尤其是孩子玩的项目很多,于是“跟”着妮妮去见见世面。

到了地方,“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那场面是“相当”壮观。或许是赶巧了,似乎是扎进了儿童世界而非普通商场。满眼充斥着小朋友和他们喜欢的各种项目设施。有海洋球、淘气堡、电玩等等,绝大多数是叫不上名字的,甚至有个别是没有见过和不知道怎么玩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迟疑之际,妮妮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想尝试一下。以前玩过的,就上去抓两把;没玩过的,就看两眼后再抓两把。嘴里不停念叨着:“玩这个,这个好玩”、“快过来,那个也不错”!当时已经没有功夫去感慨人老了,OUT了,只是担心卖主会不会凶巴巴地指责孩子,当然更留意的是一个个不菲的标价。


认真,你就输了

终于妮妮的兴奋平息了,开始了实际行动。我跟在后面,像保镖,像秘书,像侍从;她头也不回,只像一样——债主。

玩的细节就不多说了,基本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开心,每个家长都是一样的担心——今天要玩多少钱的呢?是的,这个问题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出现在我面前。妮妮每玩一样,在规定时间尚未结束的时候,就会突然跳出来,“爸爸,我不玩了,咱们玩那个去。”

这样的消费方式是我心理无法接受的,当然从物质方面也是不能满足的。这让我不高兴,但是妮妮沉浸在欢乐中无法自拔,根本无暇顾及我已经变得铁青的面色,依旧我行我素。在这样的沉默无法让妮妮发觉之后,我比较坚定地拒绝了她玩其他项目的要求。请注意,我这里的坚定并不掺杂任何说教和羞辱。我只是说了“不”。

或许是玩的兴奋过了头,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我态度的坚决。而是开始哭闹,甚至趴在地上嚎叫起来。在偌大的商场内,在密集的人流中,她的演出吸引着无数的目光和关注。人们议论纷纷,同时将不解甚至嘲讽射向蹲在妮妮身旁的我。这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我很想为了让我看起来至少不无能为力而去揍她两下。但是我知道,对这样的“熊孩子”,认真,就输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一切来得有些猝不及防,周围吵闹的环境让我无法精准地找到处理这件事情的“程序”,大脑就如同缓存不足的电脑,定格在那里,转不动,不会转。

此时的我能做的只有“捂住她的嘴,大吼‘给我闭嘴!’,紧接着对准她的屁股,狠狠一巴掌,把我所有的尴尬和不知所措拍得干干净净”?不,看似除此之外唯有的“什么都做不了”才是我的选择。我确实什么都没做,仅仅是在那里等待,等待她发泄完,表演完;等待自己平静下来,“重启”完成。

过了不知多久,或许心情不好的时候时间过得会很慢。妮妮终于平静了下来,这场让人心力憔悴的“演出”终于结束了。我真不想看,没办法,“买了票”就“不退钱”了……


不认真,你又输了

到了午饭的时间,我和妻子领着她寻觅美食的方向。走着走着,经过了一家玩具店,硕大的显示器,播放着动画片,显示器的下面“堆放着”许多同样姿势的孩子。妮妮找到了同类,无声地矗立在其中。

看完刚才的表演,仍有一种五雷轰顶的酸爽。我担心自己的暴脾气会传导给心无旁骛的女儿,于是让妻子叫她上路。但是不同的人还是遭遇了同样的结局,女儿依旧站在那,纹丝不动,只是眨动的双眼还有与周围人不约而同扬起的嘴角,让我们知道她不是蜡像……

我和妻子很无奈,如果是以前,我敢保证,她现在一定是在我的身后哭着追赶,而绝不是在那傻站着笑。于是我和妻子想到了一个现在看来比较愚蠢的方法——继续向前走。当时的思路很单一,既然不能认真地和她发脾气,那么我就不认真、不把她当回事。我俩就这样继续向前走,走了很远,直到一根柱子完全挡住了视线,我俩躲在后面,不知道又要等多久。

图片来自网络

不知是妮妮自己的突然发觉,还是动画片的暂停播放,她终于想到我们不见了。她开始慌张起来,四处张望,甚至向陌生的老太太诉说:“我爸爸妈妈不见了。”——这位好心的老奶奶居然在她找到我俩后批评了我们。

是的,现在的我开始认识到错误的严重。的确不应该将孩子一个人置于那么远的地方,不应该让她有产生恐惧的机会,更不应该给“神通广大”的人贩子用以下手的可能。

不认真?又输了……


商场,成了名副其实的“伤场”!孩子常常“抛给”我们猝不及防的尴尬、无助和慌张。这样的挑战,就好像一个个定时炸弹,调整不好便会爆出激烈的吐沫或火星。或许在家里,你有足够的时空和他们斗智斗勇;但人流熙攘的公共场所,成了孩子易得手、家长易失控的魔鬼主场。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经常光顾这样的魔鬼主场,再沉稳老练的选手也有马失前蹄的一日。面对熊孩子们“认真”是输,“不认真”还是输的攻势,该如何抵御?回到自己的“主场”,我认真反思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又参阅了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总结出了两个“锦囊”。


两个锦囊帮你拿下魔鬼主场

1、不知所措,就“冷眼旁观”

正如上文所述,在公共场合里,孩子经常会突如其来地给我们出难题。或许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听,也或许是因为家长没有耐心说,总之,在嘈杂的环境中,交流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周围的喧嚷成了愤怒的助燃剂,一件本就简单的事情,可能被双方演绎成复杂的纷争。

很多孩子会像妮妮一样“落地演出”,但是大多数的家长不会像我一样冷眼旁观。更多的家长会因为感受到颜面受损而怒斥孩子,或者扔下一句“不要你了!”径直走开。

我在一次听“专家讲座”时,专家居然在反复宣扬“如果不想让孩子哭,就把他们按在地上哭个够!”这是多么恐怖,坐在周围的家长居然还拍手称快。这确实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释放出了沉积在他们心底的幽怨。问题是,这样对于孩子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存在这样的专家,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的大肆鼓吹将致使多少孩子心灵蒙受屈辱?产生愤恨?发生畸变?这样的做法是在纵容父母对孩子的“恨”,同时也在培育孩子对父母的恨!砖家的论调会因为赋予家长发泄的理论支持而获得掌声,更会因孩子变得易怒、悲观而受人唾弃。可是,当家长幡然悔悟,一切都来不及了。

这一切的根本问题,来源于家长的不冷静。换句话说,冷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在面对妮妮的哭闹时,我也曾想放纵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后果是伤了孩子的同时,更没有“善待”自己。自己的愤怒只会让事件升级,而且我的匆忙加入,将成为舞台戏中另外一个角色,供他人惊讶,让别人唏嘘。

为了能解决问题,孩子需要冷静,家长需要冷静。不知所措,就什么都不做!不知所措,就冷眼旁观。不让事件升级,就是烦躁时能做的最有效的努力。

图片来自网络

2、针对问题召开家庭会议

你不了解的“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的形式,并不是我们习惯思维中老板的批斗会。而是双方基于彼此尊重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目标共同维护的交流方式。有几个原则和方法,可以归纳如下:

1、彼此尊重:是“会议”的原则。只有互相尊重,父母才能倾听孩子“错误”的动机;孩子才愿意向父母诉说真实的情感。尊重是排除一切欺骗、敷衍、焦躁的决定性因素。唯有尊重,会议效果才值得期望。

2、敞开心扉:父母和孩子,或许因为天生存在的地位悬殊,会导致“阶级斗争”般的隔绝。“家庭会议”则如同打开了一扇沟通的门,让双方冷静的坐下来,有机会讲述自己的理由,感受对方的立场。也许仅仅是因为多了倾听的耐心,自己打开了话匣子,在交流中让对方想明白了之前忽略的情感和因素,问题也随之解决了。

3、针对问题:因为针对问题,“家庭会议”变得目的性极强。双方的交流不像政客间的寒暄,更不似农妇之间的闲聊,而是每一句话都有具体的涵义和所指。这样的沟通环境会让双方都思路敏锐,言简意赅,成效显著

4、不互相指责:这是会议能否成功的关键。父母容易习惯性地借题发挥,将双方针对问题的会议演变成“批斗大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只抒发自己的感受即可,不应该掺杂对对方的不满和批评。“一个巴掌拍不响”,何况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最行之有效的应该是商讨如何防止类似情况发生。


“家庭会议”是防止问题发生的有效方式

孩子的错误很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那是在“犯错误”而发生的,或者他们对于“错误”的印象仅仅停留在父母“不能!”、“放下!”、“走开!”这样的训斥上。他们不了解“错误”引发的后果回事怎样的,不清楚父母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注意,这并不是让你用“你再这样,我打死你”来吓唬孩子,而是通过事先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允许”的,并且和孩子一起探讨在“不允许”发生时用何种方式自我调整或者帮助其解决问题。这样的想法和预案都建立在孩子参与的基础上,是得到共同认可的。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在面临同样的情况下,孩子潜意识里知道所作所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这多出来的思考往往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另外,当孩子的冲动战胜理智后,面对家长所采取的行动,他们有了心理准备,会更加容易接受。


“会议”结果

在想到“家庭会议”后,我立刻整理思路,召开了不知是第几次的会议。简而言之,“会议”结果就是:1、在妮妮耍赖时,父母会给予充足的冷静时间,但是如果周围人流密集,存在危险,父母有权将其抱到车里或空旷地带;2、在妮妮准备独自跑远或不跟随父母前行时,时间允许时,会陪同其一起前往,时间不允许时,强行抱离。

妮妮对于这样的方式表示认可,在即将散会之际,她突然举手发言,“爸爸,下次你在生气的时候能不能不要不理我?”我想了想说:“爸爸在生气的时候,想冷静冷静,所以没有和你说话,很抱歉。但是爸爸担心如果在生气的时候说话,会伤害到你,怎么办?”妮妮看了看妈妈,表示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妻子在旁边补充说:“那这样吧,下次爸爸不想说话的时候,就做个‘嘘’的手势,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可以吗?”我痛快地回应,“没问题!”妮妮开心地笑了起来。这条建议成为孩子主动参与家庭会议的里程碑!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否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确实是我们目前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案。


两个锦囊,一攻一守

冷静是稳妥的防守,在不知所措时,坚守底线——不放纵自己的情绪。思路会逐渐变得清晰,事态会变得明朗;“家庭会议”是进攻,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果决。

家长不应害怕问题,问题只是让我们更加完善的催化剂。家长更不应该害怕“魔鬼主场”,那是你和孩子拓展情感的新高地!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