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基督教道理Jesus

“人性的秘密”在伊甸园

2019-02-22  本文已影响3人  嘉音grace

性善还是性恶?

中西方伦理文化中对于人性分辨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比如儒家的荀孟之争。

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人性本恶。人的本能是自私,人自带欲望,而世界资源有限,随之发生争夺,滋生恶,又喂养恶,伤害忠厚良善……所以荀子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强调修善完善。

孟子讲究“性善论”。孟子的“善”,指的是人身上“仁义礼智”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仁义礼智”,不是由外人给与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善。一经探求,便会得到;一旦放弃,便会失掉。人与人之间所以有巨大的差距,就是因为不能充分发挥其人性本善的缘故。孟子推崇向善,认为人之所以为善,是与食色动物最大的区别。

孟子的“人与动物有别”这一点打动了我,我想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这也正是上帝造人的美善所在。

圣经《创世记》上说,上帝用六日创造了宇宙万物,普照万物的阳光,润泽地土的雨露,以及河、海、山川、平原等,上帝都一一审视、欣赏并认为是“甚好的”。所以上帝所造各物无一不是尽善尽美,尤其到了第六日,上帝将造人视为杰作,宣告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世记1:26)上帝用地上的尘土捏出一个泥像,并向它吹了一口生气,赋予生命,立它为“万物之灵长”。这样神六日的工便告完成了。

上帝对光很满意。 上帝创造了夏娃

在被造的万物中,唯独人,蒙了上帝赐予祂自己的圣洁、良善、公义、诚实,上帝又从性善完美的人(亚当)身上取一条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二人就成完美夫妻,为上帝所绝配。

荣耀的神造人诗意而浪漫,且赋予人独有的尊贵与荣美。上帝赏赐人美善,人自然应活出上帝所期望的真理、仁义和圣洁来。


神性还是魔性?

上帝造人以先,已特地造田园诗般喜乐、和平、纯朴的伊甸园,然后把所造之人安置在园里,那是多么美好的境界。

上帝器重祂所造的人,赐福予他们,派他们管理乐园,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活物。上帝任命他们为世界的总管,被造之物都在他们的管理之下,一切正是至美至善的“活着当下”。

上帝赋予人的生命是“有灵的”生命,由此上帝赋予了人自由的意志,精神的高贵,这生命是独特的自我的个体。这一点,是人与动物重要的差异。动物只有种性而没有个性,上帝要造的却是一个身、心、灵自由的人。

在一棵参天大树前,上帝对亚当夏娃说:听着,这至关重要,园里的果子你们可以想吃就吃,但这棵树除外。这是一棵能分辨善恶的树,人如果吃了这棵树上的果子,那么他的灵魂就再也不得安宁了,你们必须离这棵树的果实远点,否则就要承担不堪设想的后果……

之后撒旦的化身蛇出现了,那蛇只提一个问题,说一句话:“上帝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创世记3:1;创世记3:4-5)就这样,夏娃与亚当相继被诱背神从邪,取罪而陷于死。

亚当夏娃的罪并不在于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而是不顺服于神。面对神明,却在起心动念,在言行上悖逆神的旨意。直到今天,这对于人类仍然是一个最大的警戒。

上帝为什么要给出一棵分辨善恶的树?伊甸园向我们提出一个考验:自由的人啊,你是选择神性一边,还是魔性一边?

人性最大的悲哀就是明明知道上帝已经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人的里面却偏偏要顽梗悖逆……在神性与魔性之间,人很容易就滑向了魔的一面……

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

自从人类始祖亚当犯了这样的罪之后,无一例外,每一位亚当的后代其一生都跌进了痛苦的人性的挣扎之中……亚当给他后代子子孙孙带来了——“原罪”。诗篇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篇51:5)。

人性的真相是:人是伟大的,但又是堕落的。


行善还是转向神?

堕落的人类其性如何?圣经上说:“他们(世人)心地昏昧,与上帝所赐的生命隔绝了,都因自己无知,心里刚硬;良心既然丧尽,就放纵私欲,贪行种种的污秽。”(以弗所书4:18-19)这即是世人的罪性和罪况。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主张人性要向内超越自我,通过行善救赎自我,但是圣经不是在说行善,是在叫人发现“不善”,看清“罪人”,然后“悔改转向神”,这才是基督教信仰对于人的核心内容。因为上帝的心意是让人类最终回到伊甸园。

如果说荀子孟子们人的法是不让人成为恶人,神的法是不让人成为死人。神要改变的是人的命运,而不仅仅是境遇。这才是圣经中“人性拯救”的恩典。

《诗篇139:23-24》诗人呼求上帝:“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上帝喜悦如此因悔改而哭泣的人,因为只有祂最清楚,稍有不慎,人性就会全然失败。上帝不是因你行善而接纳你,而是因你愿意悔改信靠祂,而赦免你罪接纳你。

《马太福音5:4》说:“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带着这种“罪得赦免”的信仰精神,“神的爱”进入个体的生命之中,这是基督教伦理道德的出发点。

在人性的黑暗中,我们要做的,是拿出“回转神”的勇气。我们拥有上帝赋予的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回转内心最初的善意,来求得“生命最初的灵魂永生的美善的本质”。

所以,有一位名牧带领我们如此祷告:“神啊,求你赐我那因认识你信靠你而得到的喜乐,使我对人存谦卑忍耐的心,好将你的神性反映给他们看见。帮助我一有机会,就对人待以恩慈。愿你的良善流遍我,使我为周围人带来益处。帮助我成为信实的人,使别人能因此在各样的事上信任我。也帮助我有基督的温柔、和平,使我能反映出你温柔的灵。主啊,也求你赐我能力节制我的言语、思想和行为习惯,使我成为被你洁净的人……”当我们如此祷告的时候,我们就在学习依靠神,来改变自己……

伊甸园里的人性最终指向爱。上帝需要我们回转,那是灵魂的救赎,而不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拯救,那完全需要依靠“神的爱”来成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