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青春病未了青春青春文学

《殇曲》

2015-11-04  本文已影响50人  阅感沧桑

《殇曲》之《梦殇》

            梦想曾植于每个人的心中,然梦想随其阅历和生长环境不同,某些人终使其理想变现实长成参天树,而某些人却只能形于豆芽而折翼!

              音乐赋予人是空灵感受,极其敏感的心灵感觉尤为对生活而敏感:正所谓一花(开)一叶(落)皆天籁!虽然他有着极其敏锐的乐感,听一篇动人旋律即能领会其中,却能形谱于心(虽然那会他连简谱是啥东西都不懂)! 然对于生活于上世纪70年代农村的他,家人认为音乐是虚空的,是最无实用的东西,既无法解决地里农活,更不能改变家庭经济。

              可是在农村课堂里他偏执地狂热着音乐课。那会有着支教(青年教师支援教育事业而分配于偏远农村或偏远学校)。芸,就是那会去支教的音乐老师,她,美丽大方,还特别爱笑,人美且又时不时笑得特灿烂的人是非常惹人爱的。然有人仅仅是爱她外在美而并非真心关爱!芸选择离开支教就是在躲避世人恶俗之心而进入乡村纯朴之地!

            芸在那会儿认识了农村的他,发现了他的天赋,并有意无意发掘着他的音乐才能。农村的孩子有着独立的性格,也远比城市的孩子更早地成熟。一个小男人,在家里人并不认可的环境下,却得到一个城里美女老师的赞可认同,由衷而来的优越感使之更为之努力,他的歌与其音乐的牵手默契也为其带来了魅力,也不经意在吸引着芸。只是一个身份的差别,一个年龄的差别形同鸿沟横跨不可逾越。然他并未能及时发现自己其实已深陷早恋,只是很享受这种与自己梦想牵手,享受爱人崇拜而敬重!

            芸不想自己毁了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人,虽然自己发掘了他让他发光,可是毁于己手,必然痛之!她选择离开,是该离开的时候了。其实她一早就没想过自己在此扎根,虽然想当初是因为逃才选择暂避。可是生活的轨迹往往就似如此,有些时候您总得面对,再一次选择痛彻心扉。

              临了,芸走了!芸留下自己唯一的奢侈品--上海口琴(一把好的口琴相对于上世纪70年代,是相当昂贵而优雅的和声乐器,既小巧便于随身携带还能在工作休息之余给自己带来愉悦)。她是带着痛离开的,她并非心疼自己的口琴,有时候她也在问自己,抛开世俗眼光,她能否接受这个“小男人“和她自己都是第一次认真付出过的情感。答案是不确定的,因此她走了。也带走了男孩的梦想,他放弃了家人认为“最不实用“的东西,发奋走出农村,他太需要她给他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可是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又能如何轻易地找寻到一个刻意躲避自己的人呢?

              多年后,他很成功,成功地创办自己的公司,一个自己亲手打拼的换了一张又一张的从小到大的办公桌前总是醒目地供奉着一把“古董式“的口琴。虽然他知道他能亲力亲为地打点好公司的一切,却怎么也吹不好一把小小的口琴,他也知道他能演奏好,只是他每每触碰到的都是心底的暗殇!他也曾托人多方打听芸的下落,然而听到的只是她的传说,传说她也并不幸福,可就是不知她身处何方。他知道他真的遗失了她,还有曾经遗失了再也找不回的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