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歌的散文随笔婚姻育儿

青春期逃学,迷恋网络游戏成瘾,离家出走,可以回溯到3到6岁找原因

2018-06-14  本文已影响11人  陈歌的小视野
青春期逃学,迷恋网络游戏成瘾,离家出走,可以回溯到3到6岁找原因。

这一天和往常的一天一样,没有太大的区别。白天两个女儿上学,放学以后,我带着她们在楼下玩了好久,玩累了才上楼。做完晚饭吃完之后给她们是看了一会儿电视,然后在浴缸里泡了澡,彼此抢了一会儿玩具。

我知道她们两个很快就要睡觉了,困了。这也折腾了一天了,冲了奶粉,小女儿喝着奶粉,很快睡着了,大女儿喝完就开始闹腾,说她要去另外一个房间睡觉,爸爸出差不在家,她让我不要陪妹妹,陪着她。我耐心的和她讲,不能把妹妹一个人放在这个房间,我们去另外一个房间。不管怎么跟她解释,就是不听,眼看着要把妹妹给吵醒,索性我就跟她说:你要去另外一个房间去吧,我不会陪你的。

她下了床,回头看了看我,但还是走向另外一个房间,看我没有去陪她,我只是开着门,偷偷的听着那个房间里的动静。我知道那个房间也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她也整不出什么幺蛾子。

她断断续续的哭了一会儿,停下来,然后看我没有反应,又哭了一会儿,又停下来,过了大概15到20分钟,终于说: 妈妈,我要去和你一起睡。我拿来温水和毛巾给她擦擦脸,开心的搂着我的脖子睡了......

我就这样开始了克制她任性的训练。

小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都不一样,有些发展阶段一旦错过的,后面再花费更多的精力也弥补不回来,就像0-6岁是孩子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6岁之前的教育重点:

1、3-5岁,克制任性的训练;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知道爱是有限制的。

因为在孩子6岁之前,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最多哭闹和满地打滚。

如果到了14岁之后,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他又习惯了有求必应,那么他的反抗形式就会变得很激烈。

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形,就必须在6岁前给他做一次“克制任性”的训练。

一般3岁前,孩子的哭声代表痛苦。

3岁后,孩子的哭声代表目的性而不仅是痛苦。

当目的性出现,家长就要开始训练孩子。

克制任性的原则:不合理的要求绝不满足。

比如:家里已经无数小汽车了,看到小汽车还吵着要买,在商场里各种哭闹。那就心态平和地抱回家,不要打也不要骂,放到卧室里(一个安全的封闭空间),一对一陪着,门关上。

四不要:
一,不要骂他。(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观念,观的同时形成的念)。
二,不要打他。(大人打孩子不公平)。
三,不要说教。(正闹着呢说什么都是噪音,越说越闹,要安静下来)。
四,不要走开。(本来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要看着他)。

让孩子哭,哭累了,拿热毛巾给他擦把脸,然后温和地告诉他,想哭可以继续哭。

不心疼,不让步,闹就闹吧。

有过一次以后就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

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最后,记得给孩子留一条路:“你如果想要什么,可以来说服我,能说服我,我就满足你”。

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和父母交流,答应的比例是3:1(3次答应1次)。

让孩子明白,交流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你说不行的事他也不会瞎闹。

让孩子避免任性的同时,建立了亲子沟通模式,为青春期亲子关系。

2、克制诱惑;(自制力的培养)

让孩子学会克制诱惑,学会等待。

比如:给孩子两份喜欢吃的东西,告诉孩子其中一份保留不吃,明天给三份。第一次孩子可能会吃完了,第二天,你拿出准备好的奖励,告诉他,“这个奖励原来是要给他的,但因为他没有保留,所以不能给他了”,然后果断走开。

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延迟满足的意义,慢慢培养了自制力。

3、避免自私;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别人帮他,不需要帮别人。

在成长中慢慢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我不需要负责任何事情,只管好自己就行。”

这样的孩子,自私是正常的。

要摆脱自私,就要让孩子有“他人”意识。

首先建立“家庭意识”,从生活的小事做起。

比如:跟大人吃饭的时候要立规矩,大人不动筷子,孩子就不能吃饭。孩子等一下时间饿不坏,要知道,人生的痛苦还有很多,而饥饿只是最浅层的痛苦。

比如: 吃东西的时候,让他给爷爷送去,给奶奶送去。

让孩子眼里有别人,学会共同面对和承担,学会分享和感恩。

4、挫折训练(12岁之前)

很多成年人,包括很多高学历的人,动不动就自杀。

就因为缺乏了挫折训练。

在孩子12岁之前,让他受一点体力之苦,培养意志力很有必要。

比如西点军校,大冬天,让孩子们穿着背心裤衩狂跑。

还有很多拉练式的训练,都有利于意志力培养。

很多家长可能会心疼,甚至去投诉学校。其实,吃苦耐劳的训练就得由学校来做。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还可以带他去学游泳,这也是挫折训练的一个好办法。

在父母做好安全监护的情况下,带孩子去体验一下溺水的感觉。

然后回头告诉孩子:“你觉得你要死了,只要你扑腾,你肯定死不了” 。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跟他讲这个例子。

这就是很好的挫折教育。

最近在粉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学专家李玫瑾,以上内容部分来自其讲座视频内容,她的讲座都不错,值得推荐给大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