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
前天下午临着返回武汉时,村里几个小辈男孩送一袋子鲫鱼过来,说是在自己村池塘钓的。一掂量有好重 ,就随便塞在车后备箱里。
一路上可热闹了 ,光听到袋子里扑腾扑腾的声音 ,似乎随时可以蹦出来。
约摸着有二十来条 ,动静太大了,不是机灵多套一个袋子,恐怕要钻出来在后备箱里狂魔乱舞了。
到武汉已经是夜幕降临 ,防止鲫鱼这么闹腾会在袋子里死掉 ,得赶紧送人。
我的婆家村子算得上是一个当今社会最有传统美德的 ,相邻和睦 、尊老爱幼。
家长们紧跟时代步伐,家家都会培养一个要么是考出去的,要么是掌握一门技术在外创业的人才。
有的肯定嘀咕:现在农村都是快速发展 ,经济也不会落后,那么思想更没有落后 ,都会紧跟习主席领导的新时代步伐前进。
错!我说的这个村子肯定跟现实看到的那些美好家园天壤之别。这里所有的变化都浸透了乡亲们的血汗。
这里曾经是被人遗忘的一个小村庄,由三十年代两家人发展到现在十八家人。村庄地势凹陷在一座山底,一条窄窄的走多了就自然形成了路的小路弯弯曲曲,导致本属于浠水县的地盘,而这里的人要在相邻的罗田县讨生计。
现在大变样了 ,出门方向修了一条通往各家各户的水泥大路 ,村子里的建设飞快 ,发家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文明村容从有了垃圾桶开始改装换新,小儿着上新衣在村头嬉戏 ,池塘边几根长杆儿斜插在水里 , 袅袅炊烟环绕在村子上空。一派祥和!
这里的人们特别热情,对长期不在家住的我们来说 ,一回到这里得到的温暖无法用语言记录。他们没有把我们当外人,一句:回来啦!一堆刚从菜园摘的青菜;一大块只能是几个后生哥打出来的糍粑;几斤已被太阳照过的腊鱼腊肉……这些往往让我招架不住,是暖到心窝里的感激不尽。
村里小辈们也得到传承,这不 ,一下午的成果就都送给了我们,推也推不掉!
从村子出来在武汉安家的有三家。卫同学麻利地一分,终于这么多鲫鱼有着落了!自己也留了几条,回到家里放进了池子,这几个家伙得水的那一刻简直要闹翻天:水溅湿一身一地!
本想昨天可以炖个鲫鱼汤 ,无奈一天在外。十点多才回,直奔池子,好悠闲啊这几条可爱的肥肥的鲫鱼 ,正一张一合它的小嘴儿。我吹着口哨用根筷子逗逗它们 ,哈哈,一下子惹怒了,直接来个鲤鱼打挺、跳龙门。不得了,我眼睛鼻子嘴里全是它们拍起的水。
一会儿它们又安静下来,不用筷子捣鼓它们,只吹口哨 ,它们一动不动 ,好像屏息聆听;又像时刻准备被敲击就立马反击状。
我弄了几片菜叶 ,这离开池塘有三十多个小时了,会不会饿呢?撕了小块儿撒在水面。它们无动于衷只是轻微地游动了一下,没有我想像的那样:菜叶一撒,几只小嘴儿争先恐后抢着吃。不会不吃菜叶吧,小时候不是看到养鱼的人都扯青草鱼吃么?
凌晨我翻身起床亲自去看这几条宝贝咋样了:果真不吃菜啊,它们互不干扰排得齐齐地同呼吸!
也就是说它们在水里不吃不喝也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