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互用——大千老师讲道德经节选(14)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空的用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啥意思啊?车轮有辐条,三十个辐条整成一个车轮。毂是什么呢?卡在车轴连接的那个地方,不是两个车轮一个车轴么,车轴和车轮连接的那个地方,所有的辐条都指向它,那个地方是空的,那个就是毂。辐都是实际的存在,长条的;毂是个空的,里面卡车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什么意思呢?你别看它是空的,但它有大用处,没有它就贯穿不了车轴了。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什么叫埏埴以为器呢? 和泥去做一个碗啊、盘子啊、盆啊,然后再烧成陶,叫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什么叫做无呢?碗盆盘子空的地方,那个是无,但是它可以盛饭,是这个意思。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什么意思呢?盖了一个房子,扒了个窗户。凿户牖,凿出来个窗户和门。户牖是窗户和门。凿出来的窗户和门是个空的,无,你看着是个无,实际它当窗户、门使。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个小例子小比喻,都在告诉大家什么呢?就是空的,留空的那个地方不一定没有用,可能还有大用。卡车轴那儿是空的,器皿的中间是空的,门和窗户也都是空的。其他地方是实实在在的,车和辐是实实在在的,器皿是实实在在的,屋子是实实在在的。所以老子总结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个利一个用,看得到的是利,看不到的是用。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生道理,也是自然道理,就是有无互用,有和无都有用。
城市建设和孩子教育中的有和无
比如说盖高楼,能没有绿地吗?但是大家现在看看盖的高楼,一个接一个,鳞次栉比,中间绿地越来越少。这个就是只用了有,没有用到无,只有利没有用,人们住的就不舒服。绿地越来越少,学校操场越来越小,空地越来越少,人没有看到,觉得盖楼就行。忘了楼和空地是一对有无,相生相成。
就像你光整车轮了,光整那三十辐的东西,没有空的搁车轴的,那你车还干啥用,轮子还干啥用?就像房子一样,不凿窗户门,那你咋进去?现在城市里人们追求集中居住,最终导致有越来越多,无越来越少,城市病就出来了。比如说热岛效应、环境污染、交通拥阻,人们的起居生活越来越不自然,不接地气。
人们往往忽视无,而只注重有。比如说鸡下蛋,晚上不让鸡睡觉,点上电灯泡,给它催蛋,下蛋多。这也是忘了鸡晚上睡觉可以蓄积更多的能量精华,休息好了第二天才能下好蛋。人们不知道了无的道理,把无也变成了有,晚上也点灯,不让它安生。就像有的桃树一样,冬天也不让它休息,还让它结桃。
包括现在养孩子,很多拔苗助长。过早的让他接触知识,过早的给他创造各种压力,忘了他在那个无知无欲的状态下成长,正是积攒能量的最好时候。导致孩子发育过早,像肉鸡一样,很快就催起来。但是大脑越来越差,发傻,为啥啊?就是无这个阶段,潜移默化的在积攒能量,积攒五脏之精的时候,人为给他凿开了,让他过快的发育。
这就是道德经反复强调的有无的问题,阴阳的问题,虽然没有直接提阴阳,但是反复都是。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全都是这东西,黑和白,咱慢慢都会提到。就像一个人默默无闻的时候,实际上他的能量是在一天一天的积攒,能量一旦发出来,变成力,不得了。
有无相生,守住适中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被营销老师认为非常成功的网站营销策略。这个网站,界面也不花哨,就推一个产品。他把每一个治好病的都发展成给他卖药的,总共发展了三百多个,每个都留有电话。只要有一个病人看到了,可能就会打这些电话,一个个去打,一个个去核实。最后发现这东西确实好使,就买,如果治好的话,也就加入了卖药的行列。
这种营销有什么问题?让病人或客户成为自己的营销下家,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事情,不用雇任何推销员,客户都留电话在上面。但是,这个就是把利、能看得到的,发挥到极致。有之以为利么, 他就把无,什么无啊? 就是有效、口碑,这个“无”,拼命的转换成“有”,以利的方式体现出来。这就有可能导致物极必反。
因为在“无”里面可以变化,可以潜移默化,慢慢的感染别人。但如果说把每一个人都发展成卖药的,就麻烦了。从无化成有,就有执,执于这个东西。执久则为害,怎么为害呢?治好了病的都发展成了卖药的,身份一变思维就变了。如果有一点效果还有利的话,大家都愿意去卖药,能提成嘛,完全能用利益来控制左右这些人。
病人打了这些人的电话会买么?可能会买。打电话时抱着极大的希望,因为都见好了。但买了没有效果怎么办?这就可能产生怨。这种怨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而且里面全是利益相关的,以利聚弊。本身这个产品有效,都把它发展成这种利了,不是无了,一个强大的无,支撑着少量的有,这时候是安全的。如果反过来了,把尽可能的无全都化成有了,这东西就坏了。他这种营销也容易导致上层的崩塌,因为都是用利益换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做事不能做绝,不能发挥到极致。
就像当所有的人都说你好的时候,你一定是危险的。因为人是禀中气而生的,你所处的环境应该是中和的一种环境,有说你好的,有漠视你的,有说你坏的,掺杂在一起而体现了一种相融的最终生出的好,这种好是真的好。一旦全都化成好了,把坏的都砍掉了,就坏了,离灭亡就不远了。
所以说在现实当中大家要记住有无相生,你要让更多的你所做的劳动,你所进行的行为尽量的启动在无中,在无中拿出一部分化成有、化成利,剩下的都要淹没在无中。这样来做事、养生、处世,各方面你都会游刃有余。
不要斤斤计较我给他多少东西了,他马上要以利的方式回报我,类似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中国人说话含蓄不说尽呢?说三分说五分,这个事啊,存在不断的变数。你一说死,落子,一落下去就不能拿回来了。尽量在无中养精气,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现在人们做事都要做绝,发挥到极致。业绩要极致,实现利润要极致,各方面都追求极致。第一,会带来自我的巨大消耗,发挥到极致必然要有大的消耗。第二,发挥到极致必然有偏,东西南北总打一面会导致偏,这种偏一旦打错,追悔莫及。
所以古人讲中,中就是守在有无中间。适中,不能执于中。中庸嘛,好好读读论语的中庸。养生也是这个道理。
本文的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所有归原作者
精彩回顾:
健身者的乐园——德明健身预备群,欢迎追求健康与热爱健身的你加入!
QQ群号:326258351
扫描二维码,关注德明中医,关注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