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姜广平老师诗歌《我的夜晚是对你的沉静回忆》:把岁月变成诗歌
真没想到,姜广平老师除了小说和散文写得非常好以外,居然还能写诗歌,这首《我的夜晚是对你的沉静回忆》就可圈可点,令人回味无穷。
时光之手,将我的心灵当作鼠标/然后以拖黑的方式定义了我的神经源/然后点击然后就这样进入记忆的后台/然后就这样,将我的记忆一一拖出/晾放在我的眼前,让我检视我的过往/并提醒我/现在,你必须将所有的哀伤抛却/并努力将岁月变成诗歌/或者努力将诗歌变成你的生活
姜老师在这首诗里面,首先运用一个比喻,把检视自己的生活比喻为在电脑上检视文件。这个比喻看起来有些唐突,其实是非常恰切也非常有创意的。试想一下:我们反省、梳理自己的人生,不正像整理电脑里的各类文件吗?这个巧妙的比喻,充分展示了姜老师深厚的语言功力。
也就是说/你不必再悲怀于往事/不必再有泪流满面的冲动/也不必再在忙碌为理由打发掉诗歌/也就是说/你可能忙碌得没有闲暇打量过往的人流车流/但务必要在忙碌的闲暇里打开诗集/譬如,阿赫玛托娃/譬如,茨维塔耶娃/譬如,里尔克/譬如,帕斯捷尔纳克/偶尔,你还必须在唐诗与宋词的余韵里暂住/在春江花月夜、在大漠孤烟里/找寻关于诗与酒、诗与痛、诗与伤的关系
姜老师在接下来的两节诗里,开始阐述诗歌与生活的关系。诚如姜老师所言,也许我们无暇顾及生活中的人来车往、悲欢离合,但是我们却不能不去关注诗歌。诗歌是最早的文学艺术,具有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可以直达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然后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如果生活没有了诗歌,那么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枯燥乏味。
姜老师在举例子的时候,中外诗人、作品信手拈来,真是学识渊博,令晚辈佩服。外国的诗人和诗歌可能大家接触比较少,但是中国的唐诗宋词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作为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宋词已经不单单是文学作品,它们已经变成了中国人血液的一部分,融汇到了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生命里。可以好不夸张地说,不懂唐诗宋词的中国人,他的生命必定是单调而黯淡无光的。中国的诗词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世界级的名片。
姜老师在这里引导性地提了一下“诗与酒、诗与伤、诗与痛”的关系。诗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往往都多愁善感,其情感相对普通人来说要更加丰富且敏感一些,有时候内心的情感更加汹涌澎湃。如此丰富多彩且不断涌动的情感如何来表达呢?诗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再汹涌澎湃的情感,只要有了诗歌,就有了一个及时“泄洪”的渠道,就可以充分地抒发出来。诗歌篇幅虽然有长有短,但是却可以在方寸之地尽显一代风流。
有人说:“诗歌是痛苦的表达。”有时候,诗人内心的痛苦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而这种痛苦一旦表达出来,就不单单再是诗人一个人的痛苦,而是变成了天下苍生的痛苦。戴望舒的《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证。诗人对旧中国生灵涂炭的痛苦一旦借助诗歌表达了出来,就会引起天下人的情感共鸣。
不知道是哪一年/也不知道是哪一月、哪一日/更不知道是在哪一个瞬间/事情其实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不是吗,你竟然放下了恐惧/抛弃了仇恨/让暴力远遁/既然如此,那么就彻底地从身体与血液里剥离掉这一切/我知道这样做太难/但是,我们请诗歌来做一个中间人/让她来做协调我们与生活的紧张/让她来引导我们原谅生活,与生活和解/甚至感恩曾经的仇敌/然后再由她引领我们/将这一切在诗歌中复现/在每一个沉静的夜晚
有了诗歌,我们的生活就彻底不一样了。诗歌可以把平淡无奇的岁月变得有了诗意,让灼热的硝烟和炮火远遁,让纷争和吵闹变得毫无意义,让我们逐渐没了棱角,融入了生命最初的怀抱。诗歌让烈日变得柔软,让我们学会在宁静中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就像姜老师说的,诗歌可以帮助我们谅解生活,与生活和解,与命运和解,甚至感恩自己的仇敌。
诗歌可以直达灵魂,帮助我们与灵魂对话,深入认识自己。欧洲有这么一句谚语:“人啊,认识你自己吧!”认识自己非常困难,可是有了诗歌就可以。在每一个沉静的夜晚,一首诗歌就是我们的全世界。
姜广平老师的这首诗不但眼界开阔,娓娓道来,而且善于观照自我,通过对诗歌的讴歌来反观人的内心世界,感悟人生的智慧,充满了哲学意味,实属难能可贵。诗歌的艺术魅力等待着我们一起去不断挖掘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