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天堂戏言戏语剧评影评

酷情?苦情!

2019-03-26  本文已影响3人  醉清风_于丛洋
《酷情》剧照

今晚听说新密豫剧团在李岗演出,心情格外高兴。以前多次看新密豫剧团的戏,耳熟能详的有《母亲》、《三娘教子》、《梵王宫》、《五世请缨》、《穆桂英挂帅》、《唐宫娇女》、《马童宾抢亲》、《秋娘》等,特别是18年新戏《春秋相国》更是反响很大,轰动了全国。听说,最近又在紧张排练抗战戏曲《嵩山情》呢!期待着他们的精彩演出!

酷情?苦情!

晚饭后和朋友一起来到李岗,早早在前排占了一个座。听早来的观众说今晚唱的戏叫“苦情”,从名字里应该可以猜出这是一部悲剧。待屏幕打上名字后,才发现是戏曲名字原来叫《酷情》。两个小时十九分钟的戏曲看完了,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整部剧中,全部以悲调为主旋律。“一个娘养大三个儿,三个儿养不起一个娘”,我个人认为“酷情”更应该叫做“苦情”更合适。不过,当我看到字幕中“几多辛酸换酷情”这句话的时候,才觉得《酷情》这个题目是有几分道理的。

酷情?苦情!

这部戏讲的是张大娘早年守寡,含辛茹苦地拉扯儿女长大成人。然而,除女儿荷花贤良孝顺外,三个儿子都是“娶了媳妇忘了娘”,儿媳们争相虐待老人,儿子们或助纣为虐,或随声附和,或无可奈何。只是可怜老人命运多舛,连遭磨难。到最后竟然被老大和老三给活活逼死……我为剧中老太太的悲惨结局而唏嘘不已,我为不孝的儿子媳妇们所作所为而咬牙切齿……

酷情?苦情!

戏曲大都以教育人、弘扬正能量为主。这里面关于“孝文化”的内容更是枚不胜举。如《清风亭》、《琵琶记》,现代戏《打碗记》、《拉荆耙》等,把人间真善美,假恶丑极尽描摹。而这部戏曲《酷情》更是不惜笔墨把“孝文化”更好提现出来,给人警醒和启发。当剧中唱到“悔不该听信他们改恶从善,悔不该出院来未去南湾,回家来头一天都不管饭,老邻居可怜我送饭三餐。第二天为掏钱摔碟板碗,第三天全都病倒完……老太婆变成了大丫鬟……”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的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由得为张大娘的结局揪心起来。她的善良好心最终换来了是儿子媳妇的得寸进尺,忤逆不孝。最终,儿子媳妇也为自己的忤逆,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为所有观众上了生动形象的一课。

酷情?苦情!

剧中张大娘的扮演者把人物形象朔造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曾看过她演的《母亲》,在剧中她扮演了一个乡村母亲,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为了儿子能成家,甘愿吃苦受罪,做牛做马。在本剧中母亲那种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爱子护子、委曲求全的形象在她身上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我坐在前排,当戏剧到了高潮部分时,我看到了她的泪从眼里流了出来,真的是太走心了!把自己与人物形象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是何等的了不起啊!不禁要为这个我心目中最美演员点赞!(只是非常可惜不知道她的名字。)

酷情?苦情!

观众们的表情也随着张大娘的命运变化而变化。时而同情、时而唏嘘、时而掩面而泣、时而掌声雷动……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张大娘头发的变化。随着人物悲剧化的不断加深,头发也由原来的整整齐齐变成了最后的凌乱不堪。这也是为了渲染悲剧气氛所做的一种铺垫吧!

酷情?苦情!

剧中其他人物的朔造也是非常成功的。荷花的善良贤惠与老大媳妇的刁蛮无理、老三媳妇的刻薄尖酸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一看爱憎分明。我欣赏老二和老二媳妇知错能改,勇于担当;我欣赏老舅同情姐姐,但又无奈的复杂心情;我更欣赏申庭长多次仗义相助,助善除恶的高风亮节……整个团队阵容整齐、专业素质相当高,甚至不亚于省市级水平。

酷情?苦情!

剧团的乐队也是非常优秀的,袁团长亲自掌弦,乐师们伴奏也是有板有眼。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为渲染悲剧增添了不少效果。

新密豫剧团乐队

新密人爱看戏,也就造就了对戏曲的高标准。新密豫剧团正是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锐意进取,不断改革,才在戏曲之路越走越远。鄙人拙诗一首为凭:舞台艺术下基层,新密剧团排头兵。倾心演绎真善美,乡音乡韵醉观众。

和兄弟诉苦衷 舅舅处理家务事
兄弟三人商量养母办法
大雪纷飞中无奈的哭诉 去女儿家中坠落山崖 被申庭长救出 背着送往医院 女儿荷花寻找母亲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酷情?苦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