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奶奶是身穿小红袄乘坐大花轿来到爷爷家的。盖头揭开那刻,才发现“呀!原来新郎就是那个大高个儿!”奶奶曾和她的小姐妹去赶集,在集市上见过爷爷,爷爷当时正在帮他的父母卖新织就的毛线袜子。彼时他们并没有搭话,爷爷1米9的大个子却让奶奶印象深刻。
奶奶没读过书,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离家不到5公里的集市,走过的最远距离便是娘家和婆家之间的路途。她一生生育了三男两女,家里的日子虽不宽裕,却力主让儿女们上学,培养出了一个初中生两个高中生和两个大专生,这在当时偏僻的小村落里是很出挑很值得称道的事。
奶奶总是收拾得很整齐,头发梳得很紧很平,在脑后低低地用发网挽着一个发髻。童年的我们对奶奶的发网和发髻充满了好奇心。我仅见过一次奶奶把头发放下来的模样。那是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去给奶奶送爸爸从外地带回的沙果。一进院门,发现奶奶正坐在院子里梳头发。她的头发很少但很长,她坐在那里,发尾经过腰前快蜿蜒到膝盖了;头发很黑很亮,没发现白发。她右手持篦子,左手松松地握着头发,一遍遍从头皮到发尾细细地梳下来。午后暖阳下的这一幕,像极了课外书上的少女油画,轻柔、安宁、岁月静好。我驻足在门口,生怕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然而,似有所感,奶奶转头看到了我,露出和煦的微笑。我走上前去,发现旁边的小方凳上放着一根黑色长皮筋、一只黑色小发网、以及四根银色的U型细簪。我小心地摆弄着每一样物品,又轻轻触摸奶奶的长发,心里竟浮起圣洁之感,太神奇了!奶奶把头发拨到颈后,单手握住颈后头发,用篦子将头皮细细梳紧,拿长皮筋在手握处绕了一圈又一圈后终于系上了;然后把长长的头发一圈圈绕上来,形成一个扁平的团子,罩上发网,四角处用U型银簪一一固定。哇!我终于知道奶奶发髻的秘密啦!
奶奶心灵手巧,更是做女工的一把好手。作为偏远小镇出生的80后,我们童年时的衣服大多依然是家人或裁缝手工制作的。奶奶大字不识,却能看懂姑姑们买的成衣剪裁或编织书上的图示,并能近乎完美的复刻出来,按她的话说,这就是“照葫芦画瓢,多看几遍,就会了”。话虽如此,每次看到奶奶把书一放,布料一铺,用木尺和粉笔在上面边量边画,再咔嚓咔嚓几剪刀下去,我心里是惊叹又带点胆战“奶奶,你真的不怕剪错吗?”“心里有谱,手上就有准。”奶奶不善言辞,说话一向干脆利落。每逢春节前,她习惯把所有布料预先剪裁好,然后一起捧到缝纫机前,熟练地踩起缝纫机。老式缝纫机是要手脚配合使用的,双脚在底下连踩踏板,控制针脚的频率,手则随着针脚的落下而不停扯动布料以保证针脚的匀称。这是个技术活儿,需要手脚眼三者协调配合,奶奶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幼年的我们,常坐在她的身边,等待一件件新衣的出品,却又被那一成不变的“嘎达嘎达......”的缝纫机声弄得昏昏欲睡。衣服款式已是新潮,若是纯色布料,奶奶还会在领口、胸前或袖口绣点花草或虫鸟来点缀。可想而知,奶奶的巧手和别出心裁,让我们赢得了多少小伙伴和大邻居们的艳羡。除了四季成衣制作,奶奶还会描花纳鞋垫,织各种花式的毛衣,钩不同款式的帽子袖套手套,甚至还一针一线的亲手给她小外孙缝制了栩栩如生的虎头帽和虎头鞋。
奶奶喜欢花草,将小院打理得很雅致。正房三间,她住的东里间的窗外是棵茂盛的栀子花树。这棵花树是奶奶从小枝丫一点点养起来的,从我有记忆起,这个花树就已经一米多高了。栀子花很白很大很香,每逢开放的时候,常有邻居过来欣赏。奶奶很大方,会摘些送给邻居,或别在衣襟的扣子洞上,或拿回家插在水里,散发阵阵幽香。中间相当于客厅和餐厅,奶奶错落有致的摆放了几盆兰花和水仙花,每逢花开,香气淡雅悠远。西里间是姑姑住的地方,窗外被奶奶种满了各色月季花。月季花花期长,花香清雅,我们常常一朵朵细细观察,一蹲就是大半天。记得有一种是会变颜色的,深红粉红浅红依次变过来,奶奶叫它“英国女王”,因为“英国女王,一天变三变”。从这小花圃向南,是个长方形的葡萄架和葫芦架。这里原本是废弃的猪圈,奶奶让爷爷把地铺平,用了很多木条搭起高高的长棚,又种上了葡萄和葫芦,绿色的藤蔓顺着木条攀爬缠绕,原色的木条很快变为满目新绿。等待葡萄和葫芦的成熟,对孩子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我们常常会用手去捏一捏葡萄看软不软,有时会忍不住摘一颗放到嘴里,又马上因难忍的酸涩而吐出来。葫芦们也难逃我们的魔爪,不能吃总能玩嘛。我们会左右摇晃它们,嘴里还模仿着电影里“葫芦娃”们叫爷爷或打妖怪的情节。每逢七夕,我们便会早早端着小板凳坐在葡萄架下,边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传说,边等待星月升起,倾听女郎织女相会的话语。这时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让我们充满讶异和惊喜,我们相信那是牛郎织女发出来的声音;就连葡萄架下偶尔滴下的露珠,我们都兴奋的传递着,认为那是他们喜悦的泪水。东厢房是库房两间,奶奶在外窗台上摆满了花盆,小栀子花、“胖娃娃”(多肉绿植的一种)、玻璃海棠、小金桔、灯笼花、六月香......花开时节不一,需要光照的时间不同,便常见奶奶把花盆搬进搬出,闲暇时还用湿毛巾擦洗绿叶上的微尘。一年四季,在奶奶家,总能见到生机勃勃的绿色,总能闻到或浓郁或淡雅的芬芳。
奶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没有踏足过方圆十里以外的土地。然而,在我心里,奶奶不仅有见识,更是热爱生活、兰心蕙质。她鼓励子女领略更广的天地,她见缝插针的用美装点着平淡的日子,她将单调朴素的农家生活过出了诗意,她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了美丽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