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甲乡魏家坪子考察日记

2017-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了果

       2016年7月8日,我和朱艺前往苏甲乡大火地至魏家坪子考察公路建设项目,8点40分,苏甲乡政府派来接我们的车,准时到达我居住的小区楼下.接到我以后又去接朱艺,我们在半路堵了会儿车,到苏甲乡的时候快接近12点了,为了亲自感受村民的乡村生活,乡政府把早饭安排在魏家坪子社长家里。 到达苏甲乡没有耽误,与部长他们会和后又赶往大火地,车程将近1小时,到达终点,看见社长和几个年长的村民已经等在那里了,寒暄几句后我们开始爬山。 本来计划先吃饭,回头再看公路走势的,但是大家还是迫不及待的边走边看公路的走势和分析公路在哪里搭头更合理,你一言我一语,走了10多分钟穿过一片松林,路边好多蘑菇。虽然我们经常下乡,但长蘑菇的地方毕竟太少,我们边走边看,还拍照,觉得兴奋、好奇,社长一边给我们介绍蘑菇的名称、是否有毒、口感如何,一边穿进松林采回好多蘑菇,说等下做成菜给我们尝。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一个老人独自坐在半道上歇气,我问老人家:“社长家还有多远”老人不认识我,加上耳朵不太好,没有回答我的提问,只是告诉我,他是来接人的,并用手指着走在后面的朱艺和部长他们。天气太热了,加上早点吃的少,我有些低血糖,于是走在前面希望早点到了弄些东西吃,到达社长家,他的家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做饭,见我们进屋,一边急忙倒水给我们喝,一边招呼我们坐在沙发上,问我们是否被蚂蟥叮了,我们说没有看见蚂蝗呢。一位大姐说:“一路上蚂蝗可多了,尤其是下雨天的时候,一个人的身上可以有10多条,很疼!乡政府公路所的钱所长说:“这条路上就是蚂蟥太多,要不是今天出太阳也不敢请你们来考察,怕蚂蝗叮你们。”    工作组的人陆续到齐,我们开始吃饭了,一张很陈旧的桌上摆放着腊肉蒸干野生菌、炒土鸡蛋、刚采的野蘑菇、豆腐皮炒卷心白,我们问社长村民怎么不采蘑菇到街上卖,社长说路远了,村民来来去去要花很多时间,没有人愿意去采,尝了一口蘑菇,滑滑的、有一股清香味,很好吃,尤其是放在腊肉里的干野蘑菇,很香,是城里吃不到的味道。我们每个人都添了饭,比平常吃的都多。 饭后没有休息,便开始进行入户调查。魏家坪子上去还有两条支线,我们随机抽查,进行入户访谈,走了三十分钟后遇到两个孩子,我问他门:“放假了吗?你们平常到哪里读书?几点起床?想修公路吗?”其中胆子大点的那个孩子说在下面小学读书,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要走1个多小时,想修公路,朱艺非常担心的说那冬天天还没有亮了?两孩子笑笑跑开了。接着我们走进另外一户村民家,他们住的土胚房,房屋四周全是牛马粪便,家里很凌乱,由于公路不通,村民购买农药、化肥等物资比较困难,村民就收集房前屋后的牛马粪便作为肥料,因此周围环境很糟糕,到处是苍蝇、蚊虫。一位妇女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身后还跟着两个,看见我们进屋来,急忙让我们坐下。通过交谈得知由于家离幼儿园比较远,一个男孩4岁半、一个女孩5岁多,都还在家里,没有去上学。看见他们全家人都穿着毛衣,工作人员好奇的问:“这么热的天,我们都汗流夹背,你们怎么不热吗?”女的笑着不好意思地说:“不热”。可能是因为太贫困没有薄的衣服,也可能是路不方便很少下山,长年累月居住在山上,已经习惯了高山凉爽、潮湿的气候,所以不觉得热。 随后工作组又到另外一户村民家调查,这家人有一位90高龄的老奶奶,由于路不通已经记不得多少年没有到过苏甲街上了。老人有两个孙子,大孙子的媳妇嫌家穷、又不通公路,丢下两个孩子就跑了,大的一个五六岁,小的只有三四岁,由爷爷奶奶帮忙抚养。老二孙子前年去杭州打工,意外受伤,现在一直在家闲着,还没有谈到女朋友,说等公路修通了,想找个四川媳妇带回来。 后来我们又走访了几户人家,详细了解村民修路的想法和村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情况,调查完成后,又回到社长家,准备下山。刚到社长家院坝,见一男一女手里提着桃子、蔬菜等,从院坝外面走了进来,可能是社长的儿子和媳妇到集镇赶场回来。见家里来了客人,急忙将刚买回来的桃子洗了分我们吃,这么远的山路,工作组没有人忍心吃,女的非常热情的硬要每人手里塞一个,还说吃了又拿,城里人吃什么都方便,可农村不一样,一包盐、一斤醋、一瓶饮料、一袋水果,都要亲自肩背手提的拿回来,有钱也买不到好吃的,我们感动的接过桃子,觉得这是今年吃到的最甜、最好吃的水果。告别了社长一家,我们开始返回,社长为了表示感谢,又送我们走了一段山路,返程的路上我们继续入户、继续观察地形、优化线路,给乡政府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当考察结束返回昭通的时候,已是晚上7点多,天已经渐渐黑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