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乱的节奏?
昨天几次被领导传唤,和另外一专业负责人李工一起过去的。俩事:一是想投标,不为中标,只是想练一下队伍。同时还要负责其它工作。我琢磨下,那投标内容只能简略化,不然谁长了三头六臂,在只有几个人的情况下干这么多事情呢?领导最近打鸡血了吗?明显这事是告知,不是商量。
二是一起把李工做的方案看了一遍,领导讲了很多他的想法,很细致很全面。回座位上后,我想找李工讨论一下,结果发现她在偷着抹眼泪,吃了一惊,细问下,她说觉得胜任不了这份工作。刚来部门三个月,还在磨合期,我安慰了她一番。
李工目前看属于在家投入精力远大于工作的,干活作风很粗犷,前段时间她做的东西别人替她修改好多,事后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私下找她说了下这事,让她注意一下。后来还有一些琐碎事情,包括现在部门的出图风格,工作流程等,可能都让她不习惯。
偷着说我对她的一些表现有些意外,感觉不像一个工作十几年的人,缺失有点多,而且认识问题有些局限,比如就一个打印样式让她叨叨好几天。
实事求是的说,她这次方案写的能说过去,虽然缺了一些东西,能看出来也是下了一些功夫,比之前的应付差事已经态度端正不少。
但作为一个有完美情节的领导又是另外一看法,他的一大篇理论看来把她吓着了。能看出来李工也是自尊心很强的人,其中一个地方领导表示了否定,她很在意,后来又提到这点。
李工有注册证书,很难考的一个证,能考下来说明专业知识还行。但她之前工作领域跟我们现在差别很大,需要重新学习,这点想必她已经看出来了;还有一个大问题是她不够用心,心思放在工作上的太少。三是她有一些方面的事情没做过,比如没写过方案?
如何评价这些事情,我觉得非常重要一点是需要站在高一点的境界来看,求同存异,宽容大度,绝不可只站在自己角度来看别人如何如何,把自己当真理。比如不要全盘否定对方,当然如果我是她,我会马上开始学习新领域内容,让自己尽快适应。再者如果对方提出一些疑问时,我们需要思考惯常的做法是否有问题,如何更好的推动工作,更好的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做事。新加入的员工也是新鲜血液,可以照见自己,更好的融合是目的。
另外一个是多看别人优点,还要以发展变化眼光来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门缝里看人把人一直看扁。我想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入为主,或者因己之私或个人喜恶,或一时情绪化特别容易不能客观公,正的看待一个人。
再回到这个事情上,既然能看到李工的进步,那就给她时间进一步提高改变自己。如果她成长不起来对团队发展就是一个制约,对她,可能会呆不下去。
到此结束,继续思考下一个问题:如何简化工作内容,更高效的利用时间,以优先满足级别更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