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感冒) 中医:温病 伤寒
《一》西医
解剖结构:以喉为分界线 喉以上统称上呼吸道(鼻 咽 喉),喉以下统称下呼吸道(气管 支气管 终末支气管 )。
感冒简称: 是鼻腔 咽和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且发病率高,不但影响生活 工作 而且有并发症。
流行病学: 冬春季节高发。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受凉、淋雨、过度、劳累等诱发因素。70%~80%是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链球菌多见,其次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炎 扁桃体炎 更易 罹患。
病理: 鼻腔 咽部黏膜 冲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炎性渗出,继发感染后,有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分型: 普通感冒 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疱疹性咽峡炎 咽结膜热 细菌性咽和扁桃体炎。具体表现不一一讲解了。
实验室检查: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性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治疗: 目前无特殊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休息 戒烟 多饮水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一、对症治疗:解热镇痛及减少鼻咽充血和分泌物的渗出。药物如:扑热息痛 银翘解毒片 双酚伪麻片等。
二、抗菌治疗:常选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三、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 奥司他韦 金刚脘胺 吗啉胍片等。
《二》中医
中医:吴鞠通的《温病条变》详细讲解了春温。
在这儿简单讲一下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风 伤寒 温病。
伤寒:广义讲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一、中风表虚证:
(1)病因是风寒 ;
(2)脉证特点:发热 恶寒 头痛 汗出或鼻鸣干呕,脉是浮缓;
(3)治则:解肌驱风;
(4)代表方:桂枝汤加减。
二、伤寒表实证
(1):病因是风寒
(2)脉证特点:发热 恶寒 头痛 无汗而喘 身疼痛 ,脉浮紧。
(3)治则:辛温发汗
(4)代表方:麻黄汤加减
三:温症
(1)病因: 温热
(2)脉证特点:发热 不恶寒 口渴 脉浮数。
(3)治则:寒凉清解
(4)代表方:银翘解毒散 桑菊饮
四:兼症
(1)葛根汤症
(2)葛根半夏汤症
(3)大青龙汤症
(4)小青龙汤症
五: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症
(2)桂枝二麻黄一汤症
《三》医学营养学
症状、诊断同上,根据祖国医学的理论: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的理论体系,西医抗免疫力疗法。
医学营养学优点无毒副作用 清 排 增补 提升免疫力等方法。
处理:S即溶茶 益生菌 牛初乳胶囊(含IgG)。
方法简单易学,治疗效果突出,均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