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增长的魅力在于开始学会感悟
晚饭后,开始翻看黄老师的《运营之光》。书里刚开始介绍内容运营,列了一堆疑问句,整体来看,所有的疑问句正是内容运营工作的落脚点,是所有工作开展的主线。思绪不由得飘了出去,联想到了自己在新部门的工作及前两天体检时和同事的对话。
今天算下来,进入新部门的新小组已经近2个月。新小组的业务领域算是完全陌生的,涉及的概念正是大学里没认真学的货币体系相关知识。作为一个经常关注“学习型网红”动态的新晋互联网小白,深知接触一个新业务,一定要搞明白它的定位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关注的核心点在哪里,历史数据,未来方向。这几点都列入到了我的to do list,由于新业务执行性内容较多,好多时间都被占用及安排,思考的东西一直delay(其实是拖延症的一个借口=. =),直到后来,大组的leader梳理完了整个流程,定了相应的KPI,整个的思路清晰了起来。再接着自省,就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知道了关键的点,熟悉了业务逻辑及相关操作,但好多项目的落地太过于“点”,没有一条主线(思维太擅长于发散的一个弊端),这也导致很多时候不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
由此再想起了前两天看到的“高度不自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推文,所谓的自律就是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别人的自律只是看到别人的战术,并没有看到战略,我们只是依葫芦画瓢学别人的方法,并不知道别人的动机。真正的高效需要一条贯穿整体的主线。
产生如此高的觉悟,得益于前两天体检时同事的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工作上的核心竞争力是啥?工作认真负责这些态度方面的都不算。我愣了半天,回答了一句: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脑袋里都能闪过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笑着说:这个和态度认真是一类答案,不算。看我努力思考的样子,她接着道:我觉得你的核心竞争力在会员营销,看你上次写的5月份小组的营销行事历思路很清晰,很有全渠道营销部门写的味道,你一定要有并且明白你的主线是什么,你所待的所有岗位,都是让你主线变得越来越强的一种方式、一个工具。举例一开始的品类运营——商品层面做会员营销,后来的精准营销——会员营销的一种精准的方式,再到现在的积分商城——用积分做会员营销……茅塞顿开。
一直把“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挂在嘴边,殊不知,当前自己所运用的战略线仅仅一个项目那么短,真正的智者,会把战略这条线放长至一个生涯,甚至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