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击阿里,合并四年后美团最终活成了大众点评
全文2240字.
图片来自网络当价格取胜的狂风暴雨停歇以后,世界总归会理智的回归。
14年10月,王兴、张涛用一封邮件向世界宣告了美团大众点评的合并。继而,张涛出走,王兴理所当然的当起了新美大的合伙人。
合并之初,新美大曾启动了一场全民征名运动,为新美大起名。和美团很多业务的尝试最终不了了之一样,全民征名运动最后也不了了之,公司品牌最后命名「美团点评」。
1
如果一定要说有互联网的基因论,和豆瓣一个调性的,知名慢公司,上海的大众点评是UGC(用户生成内容,即user-generated content)内容为王。
点评的创始人张涛作为吃货创业者,创立点评的初衷就是做一个互联网化上海美食指南,企图点亮精彩生活。
在这个精神的指导下,点评对一线业务BD的培训也是这样。低价打折团购不是点评想要的,更不是商户想要的。通过优惠活动,吸引流量,引导用户评论,门店星级的养成才是团购的意义所在。
环境,口味,服务等维度是点评为商家设定的评价维度。同样,用户的平台贡献,100字以上,3个图片以上的优质评论的用户积分升级的玩法。
在这个机制下,算法权重的加持下,大众点评把商家和用户网络在一起,开始玩升级打怪的游戏。
发展到了现在甚至成为了一个产业,商家和VIP会员之间的有偿点评,滋养了很多中介商,他们或许还从事着以游走在平台和商家之间的代运营盈利生意。
某第三方代运营平台公众号截图很多你身边默不作声的人,可能是点评的超级VIP。
同时,很多平台的明星商家,并不是他们自己在运营。
游戏参与者,未必是游戏规则的最好利用者。
2
生意的本质从来不在于打折售卖,消费升级的时代,消费者更乐意为更好的消费体验买单。
对,他们都是在用金钱为想要的生活投票,没有人想要廉价的生活。
美团的以低价团购的策略,配合阿干调教出来的地推铁军,以超强执行力,快速,勇猛地杀出百团之战的重围,火速占领了出北上广深以外的市场。
高傲优雅的咖啡厅,只要88块就可以团购双人牛排套餐,标准的套餐火种快速蔓延,从二线三线直接燃烧到了五六线的现场。
两岸咖啡、上岛咖啡除了县城精英消费者,也开始争先恐后迎接团购尝鲜客户。
大众点评团购页面各式各类19.9的套餐,9.9的单人餐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没有便宜只有更便宜,平台压榨着商家的最后一滴血。
摧毁规矩者都是别有所图,企图另立山头的坏小子。对餐饮行业来说,团购和外卖的兴起,成也萧何败萧何。
外卖时代,餐饮创业的门槛开始降低,只需要门头和厨房就可以创业,并不需要多大的堂食空间。
房租和装修的成本用来在平台营销活动上无休止的补贴!满减!打折!发回头客优惠券。企图通过烧钱获取消费者的信赖,认可,树立自家品牌,进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实在不能盈利,还能骗些加盟。
于是,随着美团点评和合并,战火从平台间补贴战转移到商家间的补贴战。卷进来的商家,从乐在其中,变成不能自拔。
补贴,打折在营销上,从来都是饮鸩止渴,用利润换来流水的虚假繁荣。
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生活是建立在更高性价比基础上的,如果可以,他们甚至想白嫖。
然后,商家的补贴一波不平,一波再起。
倒下一个,起来一堆,此起彼伏,又前仆后继。
这是平台和用户最喜欢的结果。
3
然而,游戏的长久之计,在于所有参与者的共赢。
商业的本质从来都是通过价值的交换获取更大的价值,而不是补贴。团购平台引发的补贴大火,必须扑灭,才能换来生意的天长地久。
淘宝从低价,包邮教育了市场以后,开始转型做内容运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如果你留心,几年前打开淘宝,还在强调低价,9.9包邮的活动窗口,已经变成了用户体验,内容种草。并且实现了AI(人工智能)作图,千人千面。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页面,都是根据用户习惯,浏览记录进行算法加工后的推送。
这很今日头条,也很抖音,是互联网精进的必然。
越是强调低价的平台,越会把消费者导向对低价的追逐。弱化价格,转为内容的吸引,无形中提高了成单率,还不经意提升了客单价。
消费者不经意花高价买了自己心仪的产品,这对平台,对商家,对消费者都是共赢的场面。
定位五环外的中老年人,下沉到五六线县城的拼多多,用低价从阿里嘴里抢来一块肥肉后,进而开始转型做百亿正价补贴,企图摘掉山寨的帽子。可以遇见的是,接下来的拼多多也开始走小红书种草交易的路子。
美团APP发现页面截图历史的起承转合,总是惊人的相似。
或许,美团的王兴并不喜欢点评的内容,毕竟是他昔日打败的对手。
然而,打败他或许注定是为了成为他。
合并四年的今天,美团APP逐步开始优化,淡化低价套餐,给活动,内容更多的曝光口,最终活成了大众点评。
4
一个人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之前,势必要做一些不愿意做的事情作为置换。
成为点评,抛去消费升级,顺应时代,也是美团阻击阿里攻击的必然。
如果,非要问退休的马云,职业生涯最大的遗憾,对美团的养虎为患应该算是不二之选。
如果你深入了解美团短暂的发展史,必定知道,尚在襁褓,正是阿里钱和人才的供养才有了美团今天的宇宙第一天团。
和迫不及待想上位的太子一样,喝完奶的美团自立山头。合并点评,投入腾讯的怀抱,这逼着阿里先重起口碑,后收购饿了么,又入手了客如云。
高筑墙,广纳粮三张牌在手的阿里,或许正在酝酿新的玩法,发动新的战争。
阿里的运营,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这是BAT时代他们的看家本领。
阿里20年基于电商玩法的运营玩法,如何复制粘贴到本地生活频道里来?美团多年在餐饮的摸爬滚打,炮制出来什么样的运营玩法?
我仿佛看到新的战斗火种,或许会在这个冬季,一触即发。
作为消费者,我期待他们的战争,并不太想看到和平。
作者,李营,努力有趣,渴望有料,还有很多小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