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40528/1d5d75ea2b1313a5.jpg)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唯:恭敬的答应,这里代表卑贱、下、辱
阿:怠慢的答应,这里代表尊贵、上、宠
整句话翻译成白话文:世人所认为的卑贱和尊贵,有多大差别啊?世人所认为的美好和丑恶,有多大差别啊?世人之所畏避的,不能不畏避。
浅释:前两句是反问句,意思是,世人所认为的卑贱和尊贵,其实真的没有多大区别,美好和丑恶也没有多大区别。《道德经》第二章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尊贵不过是有卑贱的映衬,美好也是由于有丑恶的存在。世人所认为的尊贵、美好实际是生生灭灭之幻有,非永恒存在的。所以世人所认为的尊贵、美好,实际上还是卑贱和丑恶。
卑贱、丑恶,世人皆畏避,确实不可不畏避。但是世人却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好和尊贵。
世人在这个的物质的世界里,执着于声色货利,迷失于七情六欲,天赋之光明常性被气禀所拘,物欲蒙蔽,沉沦苦海,永堕轮回,全然是苦。
“荒兮,其未央哉!”,荒,是远的意思,沉沦苦海的日子远望啊,永远没有尽头。
只有回头,恢复本来清静灵明的自我天性,与道合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达至善之地,方是真正的美好和尊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40528/a9754a983f09eb87.jpg)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熙熙:兴高采烈的样子
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这里指盛宴。
泊:淡泊、宁静。
未兆:没有征兆。
沌沌兮:混混沌沌的样子。
孩:<动>同“咳”,小儿笑。
傫傫兮:疲劳散慢的样子。
世人兴高采烈的,像去参加盛宴一般,又像春天登台望远一般。而我却对这些无动于衷。
混混沌沌的样子,就像还没有开口笑的婴儿;疲劳散慢的样子,好像没有归处。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世人都很富有,而我却像是被遗忘的。我真是个愚笨的人啊!(老子自嘲)。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清楚明白的样子
昏昏:愚钝糊涂的样子。
察察:以苛察小事来显示精明
闷闷:敦厚、朴实的样子,这里老子说自己沉闷,老实。
世人都看起来清楚明白,唯独我看起来愚钝糊涂。世人我们都精明外溢,唯独我看起来沉闷笨拙。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世人都忙忙碌碌,求名求利,有所收获,而我却顽劣粗鄙,对名利这些不去追求,以致一无所获。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食母:守心不移,与道合真。
贵:以...为尊贵
唯独我与世人有所不同,我以合于自然之道为尊贵。
浅释:世人不知这个世界为幻有,在这虚幻的红尘世界中,孜孜以求,追名逐利,寻找追求所谓的美好和尊宠。而老子知道这本是幻有无常的世界,真正的美好和尊贵是虚无之道,是永恒的光明大道,至尊至贵,脱离一切苦厄,所以老子对世人的这种追名逐利无动于衷,唯把与道合真,与道同体共存看做是尊贵,重要之事。
参考书目:
张玉林先生著《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
张玉林先生著《漫谈金刚经 心经 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