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的故事

海拔五千(20171221)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437人  魏智渊

每天写海拔五千,今天比较长,只能用简书来写了。

1.早晨到新港,先煮玉米糁,同时听书,洗漱。

2.原来第一节听国际哲学课,第二节听新港六年级《愚公移山》,均推掉了。不听哲学课,是没办法如此灵活地在两校穿梭;不听《愚公移山》,是因为此篇课文干国祥和郭初阳均研究过,已经没有再研究的空间。

3.当然,更重要的是,每周四我要跟着我们的艺术老师练习吉他。不过,背着吉他到学校,却被告知今天的练习取消,移到了明天上午。于是,借这个多出来的时间,写一篇文章,写了千余字,又开始讨论学校事务,遂搁置。

4.第二节快下时,开车赶往运城国际。第三节,听刘江卫(南有樛木)的《世说新语》,第四节,听王群的历史课《抗日战争》。

5.然后重点来了:听完《抗日战争》(实际上还有几分钟下课),赶往国际食堂吃饭(约11点50分),吃完午饭,驱车赶往新港,到新港时是12点16分。设置闹钟至12点25分,然后午休。午休时清晰地听到自己打了一个呼噜(我经常能听到自己打呼噜),然后闹钟就响了……

6.12点30分以前,准时出现在舞蹈教室,开始跟着教练和伙伴们跳爵士风格的健美操。还不熟练,心里琢磨着,这个周末得加紧练习。

7.健美操练习到1点30分,结束,开车赶往国际。一路狂奔,车驶进运城国际,铃声刚好响起,是午休起床铃声,意味着是1点40分。

8.2点钟听刘玉琴老师历史课,仍然是《抗日战争》。

9.2点40分,第一节课下,参加语文组《大问题》读书会,但把内容改为研讨刘江卫的《世说新语》。

10.一节课的研讨后,3点40分,听第三节课,余路遥的《中国的交通》地理课。

11.4点20分后,参与文综组教研,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这是今天的重点)

12.5点整,离开教研现场,前往新港。

13.5点半,四年级常春藤剧场,至7点结束。因为手机没电了,放在办公室充电,所以没有刷屏,微友们躲过一劫。不过还是想说,只要想不到,没有年级主任们做不到的。

关于常春藤剧场,想多说几句,与坐在我旁边的校长助理贺佩佩老师交流。常春藤一直在自我进化,那么,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

这个问题是富有创造性的佩佩提出来的。

我的答案是,用第一性原理进行思考,即,我们为什么要有常春藤?

我初步的思考是:常春藤是一个年级(我们的常春藤是以年级为单位举办的)的“文化空间”,因此,我们要考虑,究竟我们想让孩子们看到什么?以此为出发点,就会更容易明白常春藤的定位。

(此处想法甚多,不赘述)

14.看完常春藤,回宿舍准备了晚餐,然后驱车回运城国际。

15.晚餐,陪朋友聊天。懒了,不想完成上午的文章。再加上,一吃晚餐,我就犯晕。

16.今天的间歇,读《小集团思维》数十页。

17.对了,晚上有好电影推荐吗?

就差几张煎饼,不多说了,上京东看看有没有自己做煎饼的锅……(我感觉到必须买煎饼锅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