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知非持赞福利社点赞评论专题理事会点赞汇总首页投稿

读书是为找到你的道路

2023-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向问天

我的朋友,你想要推荐书单,我觉得每个人的目标不同,如同你要吃饭,却要对方给你一张音乐剧的剧目单,这确实是一件难为人的事情。

我有一个老人家的亲戚,他非常爱读书,而且读的都是古文之类的书,精精有味,从来没有试图和人交流,或者著书立说,最为有意思的就是他宁可和人呢打麻将,也不愿意和人讨论书中的内容,他仿佛是读书在另一个世界之中,生活之中则是另外一个面孔。

有人说他曾是李宗仁先生秘书,当时听说,很诧异,但是后来想想,这类话语听听即可。但是,读书能读出这样风姿,这样的不以为然,很难得。在功利的人看来,可能觉得可惜,但什么不可惜呢,最后都能够留下印记吗?

还有一些朋友,也非常爱读书,好像风轻云淡,对书中所读内容来去自由,不知道用它做什么,如果有人建议读,那就去读,如果不建议,无所谓。

我觉得这都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对错。但是,从我自己感受来说,还是要认真的思考最近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长远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确立读书的重点,有针对性的交流。

前期,买了五本《第二大脑》,送给身边几个朋友,一个朋友正好在群里也提到这本书,就想听听对方的想法,结果是认为毫无价值,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很多进行附和。我就想,因为不需要,或者是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

如果正好想吃西餐,想喝点浓浓的热咖啡,这时候端上来的是热巧克力,加上油腻的意大利面,相信感受完全不同。关键有的人是读书人,有的是官僚,有的是商场打拼的战士,怎可能想法一致?

我不想劝你多读书,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才智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每天白首穷经未免有点可惜。况且,很多书单是为了那些绝对闲暇,有自由随意处置的大把时间的人留下的。还有呢,就是那些没有思考能力的人需要填充。

德国的思想家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一1860)对此有精彩的论述,他甚至认为,读书如果仅仅是读一一那就是对思考能力的一种破坏,读书不思考,其实读得越多越糟糕: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的思想,我们只不过是重复他人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用笔按照别人所写的笔画依葫芦画瓢,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出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

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越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以借以修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逐渐丧失,犹如时常骑马的人,其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一条弹簧,常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常受到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思考的弹性,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吃得过多则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物如太多也是无益。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是成反比的。

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批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以思考,绝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体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读书为了新思路,新想法,或者解决现实困境的问题,或者是为了认识自我,这些都是好的想法。但是,仅仅是在读的路上走下去,绝对不可,还是应该思考着走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曾给朋友吹牛,某年读书超过二百本,实际还读过更多,但真正读进去有收获寥寥无几,或有所印记,可惜大多随风而去。

当看到金老的《书读完了》这样的话语时候,不尽感叹,应该在有见识有能力的时候,多做点有价值的事情更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