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相无求时,生命才真的成为一体
今天忙完早上的课程分享,我从工作思维里跳离出来,近水楼台偶得月,丢开下午的会议,就近来到黔灵公园。
这里是个依山傍水的去处,据说是天然公园,多是晨练的老人,或是唱歌练乐器,或是上山烧香祈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各有各自的忙碌。
我反而是忙里偷闲,悠闲得不得了。
我没有要去的地方,只是胡乱买了两个面点一杯稀饭,坐到公园里一个背靠水边的长椅上。
翘着二郎腿,身体坦然放松。但没放松到看不了自己包的程度。
走进来的一瞬间,我就觉得,我仿佛与整片存在是一体的,不分彼此。万事万物间一直存在这样微妙的联系。
这是一种让人在无所求的体验。不会在这种清净之外再追求一个自己欲求的东西。
只是,我并不常进入这种觉受。更多的时候,还是有烦心和苦恼。
不过,两种感受的对照,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有时候,我与万物各自为阵,时不时发生利益冲突,我不得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心生戒备,采取手段。
有时候,我与万物是一体,彼此没有要求,没有抗拒,我在它们中间,它们也在我中间。
此时此刻,我并不是那个热恼的我,只需要两个寡淡无味的面点配一杯稀饭就心满意足,只是坐在水边嗅闻草木的气息就无比坦然。
没有充足的旅游装备,没有同行的旅伴,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没有到著名的风景名胜,没有美味的午餐。
但我仍然无比心安。
周围至少有三家音响,放着并不合我口味的广场舞歌曲,声音还不小,此起彼伏。但我的耳,依然感不到丝竹之乱。
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谐。
为什么此时此刻,我的心能平和宁静呢?
我不禁反观内照。
也许事物的关键,在于“无求”。
我对自己午餐没有要求,所以与简单的食物是合一的;我对环境清净没有要求,所以与错杂的广场舞歌曲是合一的;我对下午工作安排没有要求,无所挂念,所以心才能安住在当下,静静品味此刻的平和。
人到无求品自高。
一个人一旦契入无求的境界,才是真有品味。
他在品尝自性清净之味。此味醇厚清香,忽远忽近,难以言说,唯有自会。
但愿我以后能真正做个有品味的人吧。我在心里默默祈祷。
我又嗅闻了一口清新的空气。
生命需要的真的很少。生命只在呼吸之间。净念只在毫厘之间。
解脱的钥匙,并不藏在远在天边的灵山上,而就在这花草树木丛中。
如果你有幸参加户外拓展活动,拿着小铲子挖宝,说不定一不注意,就会挖开解脱的大门。
当然,所有语言描述的,仅仅是个方向,甚至心里体验到的某种东西,也仅仅是空性之水的流淌,不可执着。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要用这一生的时间,去慢慢品味,静静安住,方是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