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产品交互设计产品经理

从需求到原型,揭秘概念设计过程(二)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44人  兰哥2018

上一篇说到分析需求的实体对象任务流,分配空间,采用用户绩效验界面原型。这次用实例来说明需求到原型到过程。

一、以某代客下单APP为例,采用用户绩效分析当前APP问题:  

现状信息结构与流程

1、需切换3个页面才能到达该菜单,操作负荷重

2、客户信息页无分类信息单薄,影响视觉搜索速度与位置感知

3、已选产品和待选产品分散于树结构中。无法判断哪个层级中存在可订购商品,且本次已选产品也隐藏于下拉中,一次订购多产品时很难记住订购了哪些产品,增加了记忆负担。

4、产品以树结构勾选或取消勾选方式操作,难以理解为产品购买过程,该模型更接近普通操作设置类产品。与超市购物流程模型差异巨大,不符合普通人心智模型,易造成认知与理解力的负担,学习成本过重。

5、系统界面用词为下一步/上一步/算费/办理,用户无法预知下一步是何操作,缺少用户控制同时也与购物模型不匹配。

不管是从产品理解力、视觉搜索、操作负荷、记忆负担、反馈各方面都有较大改进空间。

二、那么如何改进当前页面?

运用对象方法分析功能,确定业务重点,重新划分物理空间建立新的心理模型。

对象-操作方法分析

经过分析对象与方法,发现已订商品与备选商品属于不同分类且对应不同操作方法,就像买东西,已经买回家的和还在商店的商品差距非常大,于是给已订和备选产品分别划分物理空间。重新划分结果如下图 

物理空间与操作模型初步调整

1、再次结合任务流程分析,用户登录后原功能只展示用户信息,但对于某用户来说其已买产品属于观察理解用户的重要信息,故再次划分空间,将用户信息与已购信息放置在同一物理空间。增强位置感知。

2、待选产品与属性设置的任务连续性较强,将待购产品与属性设置改为为不同空间时序的物理空间。点击订购后弹框显示属性设置,减少操作次数。

3、因该业务特殊性,新订产品时可能要参考原已订产品,为减少记忆已订产品的负担仍然保留待购与已订产品在同一物理空间。最终修改后如下图。

最终原型空间划分

三、最后最后只放两张假样例图大家感受下

修改前后对比图

如上是一个较为简单的优化需求到界面原型的设计过程,其实从无到有需求,复杂功能也是不断循环如上过程,从粗到细不断细化的过程。另注意该需求用户角色单一分析对象的时候未加入用户角色,当多个用户角色的时候对象分析需针对角色逐一。并针对不同角色划分页面空间,设计页面原型,才能在如上分析中适时的输入用户场景需求,辅助空间决策。

如上欢迎评论交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