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种植“黑人参”的注意事项
2016年文山三七标准化种植规程获准实施,而“黑人参”的种植与管理技术暂无权威性的规程。相比文山三七,“黑人参”的生长环境有着低纬度、多雨高湿等特点,切忌照抄照搬文山三七种植方法。为了保证黑人参品质与抗病性,应杜绝施用化肥,不用或少用杀菌杀虫剂,即使用就只选用低毒类,故而整理的种植管理技术有着个人观点的片面性,仅供参考:
一、选地
首先,黑人参种植地块的选择,优先应考虑的是纬度与海拔,越南公布越南人参野生种群分布的玉玲山脉,昆嵩省的纬度仅为14度左右,中国金平县分布黑人参野生种群的哀牢山脉的西隆山、分水岭等纬度为22.5度—22.8度,因而发展黑人参林下仿生种植,应该选择北回归线(北纬23.26度)以南,海拔1500—2000的山区,以此来保证空气湿度同时又减少病灾发生。当然,使用大棚控温控湿种植者可以打破这个条件。 其次,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野山参也多生长于向阳坡)。土壤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有一说法是在红土中种植会变异),粘土不宜栽培需作土壤改良。坡度10—30度排水良好的山坡最佳,会积水的洼地是大忌。种植户的经验就是:沥水通风。
二、搭棚
搭棚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光照和温度,其次也有防树枝、冰雹砸伤的作用。使用遮阳网搭棚,最好搭成便用快速沥水和排水的瓦棱形或拱圆形,根据不同季节和温度的高低而进行调整,春季日光投射的角度小,光较弱,可以稀盖,一般透光度可为65%—75%,以后随光照的增强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加密,一般北坡直射光少,可盖稀些,南坡光强可盖密些。本人认为,真正意义的林下仿生种植,是不应人工搭棚的,而是利用自然林荫或种植桤木(东瓜树)等。
三、整地作畦
作畦一般需顺坡向作畦,以利于排水和管理操作。畦宽为1—1.2M,畦高20—40CM,畦长随山形、地形而定,沟宽40CM,畦面呈鱼背形。作畦后,于畦面每亩施底肥1000—1500KG,底肥的比例为牛(羊)粪70%、草木灰30%(忌用鸡粪),底肥必须腐熟后施用,均匀撒布在畦面,与土壤充分混合。有条件可用腐质土、木头树皮颗粒、火烧土等改良土壤。
四、选种播种
因当前“黑人参”种植引种价高,最好在10—11月,种子成熟季节,选成熟饱满的种子,随采随播(有经验表明,“黑人参”种子外皮脱水或洗种子后,影响出苗率),播后用以覆盖一层2CM厚腐质土,上面再盖松针、树叶等一层,促进其种子发芽。采用点播方式,按行株距为5×5CM或5×10CM,每亩需种20—25万粒(引种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五、移栽
种植“黑人参”多为两模式,一是种苗易地移植,二是定穴点播种植,各有利弊,选择定穴点播,第二年再用参苗补齐空穴即可。这里说说易地移植:“黑人参”在苗床生长一年的称为“一巴掌”,适当稀植留苗两年的称为“两丫”,“两丫”的成活率要更高,但价格也更贵。易地移植参苗,移植的新地须与苗床用同样方法整理,最好在中秋节至春节之间进行。因参苗冬季并不落叶,参苗的移栽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起苗后的参苗剪去茎叶,用杀菌剂浸泡15分钟沥水后种植,二是不剪茎叶,浸泡消毒后种植,种植完成后浇定根水,之后观察成活后才剪去叶片,或是春季发新芽后才剪去老叶片。按20×30CM或30×40CM规格为一穴,每亩种植6000-8000株(考虑到“黑人参”的种植周期比三七要长需种植4-5年方采挖,第3年后大多数植株会长出双头或多头萌芽,种植过密影响透光透风,增加病害),栽苗时,使苗与穴底呈20—30度角,边栽边盖土,厚度以不露出芽头为准,不宜太厚,种好后覆盖碎草,以不见土为原则。
六、园地管理
1.调节透光度,透光度大小,对“黑人参”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透光度过小,植株细弱,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且开花结果也少;透光度过大,叶片变黄,易出现早期调菱现象。一般春季透光度为60%—70%, 夏季稍小为45%—50%, 秋分后气温转凉,透光度可逐渐扩大为50%—60%。
2.除草追肥:必须做到见草必除。施肥每隔1—2个月追肥一次,可以农家肥、绿肥(将树叶等绿肥切碎沤制发酵)、液肥、生物菌肥等混施或轮施,尽量不使用或少用化肥,以免降低抗病力。
3.冬季护理:有不少种植户都会在冬季剪去参叶(现在“黑人参”的叶片的价格也十分可观),主要理由是:①老叶冬季消耗营养,剪去后来年出苗齐;②剪叶后可以减少叶面病害。据本人观察,黑人参在野生环境下,冬季是不落叶的,同时,成熟的黑人参在完成生殖生长(开花结籽)后,冬季才是进行地下块茎生长的主要时期,老叶片的自然枯黄落叶,是在第年夏天新一代叶片完全展开后。那么,为什么要在冬季人为剪叶呢?也许是参照文山三七的管理模式吧,我本人的观点是,“黑人参” 的老叶应该是春季新芽萌发后才剪,此时剪叶也有刺激新叶生长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剪子的消毒工作防止创口交叉感染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