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的那些事(一)

2018-10-29  本文已影响70人  枝枝Rena

昨天,我下火车后立马赶往读书会。这是一月一约的聚会。这次共读的《生命最后的读书会》。我真是不好意思,这次共读又没有读完。但是得益于这个接纳的氛围,我还是厚着脸皮去了。

读书会的那些事(一)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读书会。我感觉这里已经成为我读书路上的加油站,轻松又愉快。昨晚碰见两位老朋友,杜鹃和野孩子会员。还见到了上次读书会见到的书友。彼此不知名,却因共同爱好相聚在一起。

从杜鹃开始轮流说自己的读书感想。杜鹃聊了这本书的感受,并聊到了和父亲的谈话。她父亲说,等他死后,把骨灰撒到家乡的河里。我欣赏他的这份豁达。还聊到一位朋友很优秀的孩子自杀了,设置了定时发表说说,感恩所有人,唯独不感谢父母。提醒我们为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很多很多的爱。

伙伴们轮流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大家一起聊到了死亡这个话题,感觉很沉重。大家都想象身边最亲的人如果离开自己的场景,或许自己离开的场景。

有伙伴提到了遗体捐献。我们立马讨论起这个话题,以前我和王先生谈过。我们都愿意用这种方式去延续生命,去帮助别人。

两位伙伴分享自己看书时都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她们提醒我们回忆那句话,真正的死亡是忘记。是的,人难免一死。而精神存在,被大家惦记也可以永生。

心蕊从身边的亲人出发,结合这本书,说出了看望病人的礼仪。一句“你好些了吗?”其实病人很难回答,反而心里会很难受。或许,就聊聊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就会让病人开心放松,感觉好起来。这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

很快轮到我分享了。我首先谈到,我当初积极参与了这本书的投票,我最着重的是“生命最后”这几个字,我很好奇,也很想了解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会是怎么样的?然后我分享了书中几个感触很深的点,第一,妈妈说作者毛绒玩具乌龟死了,我一读出来,大家都笑起来了。我当时读到这里也是一阵笑,还分享给王先生,一起乐呵。从妈妈对孩子说的那段反思和道歉,我更多的是看到妈妈对孩子的尊重。第二,妈妈在生病状态还给别人付药费。当时我看到这里很感动,作者的妈妈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她做了很多很多好事。第三,书中还谈到书籍对自己的好处,并谈到纸质书和电子书的差异。我也更喜欢纸质书,心蕊马上说到要把这本书借给我。谢谢心蕊!

我还分享了今天晨会中雪松提到的中西差异,关于家人得重病,要不要告诉病人。大家讨论的结果是,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一本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一位癌症妈妈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给生死离别增添了一点点庆幸。

读书会的那些事(一)

这本书带领我去思考死亡,身边的,自己的。这本书更提醒我,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现在。

下一次的共读,我要认真读完,还要认真对待分享。这才是一个爱书之人对待读书会该有的态度。

读书会的那些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