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幅油画 ‖ 时常看到,也时常因习以为常而被无视
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厅室挂有多幅油画,十多二十年不变。当中除了一幅经老同事介绍到广州近郊某油画村请画师临摹的希施金的《造船用材森林》外,其余大多是市内绘画市场的大路货或在不经意遇上的某个小店所购。
因此这些画通常说来就属于画技不精档次不高那种。只是,我极喜爱当中的每一幅。
譬如靠近门厅的一幅 “乡村小教堂”,其实我也不清楚原作的名称及作者是谁。摹画得也略嫌粗糙。画面右侧是一座有尖顶的小教堂,尖顶上的十字架清晰可见。教堂前面有头戴礼帽者以及装满了干草的小推车。左侧一处屋舍,门口站着的一位妇人正在静静注视过往行人。不远处栏栅外是僻静的小树林。
以我的理解,此画描绘了一个极寻常的乡间生活场景,但初看到此画,我即被画中透出的远离繁嚣、平和宁静氛围所震慑。即使略嫌粗糙的临摹也没能完全遮蔽因而依然可以想象原作的精致及所表现的事物的神韵。
此画作为家中环境一部分,时常看到,也屡屡因习以为常而被无视。它安于墙边一角,但它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此画总是适时出现在我的视线中。以往每日出门上班或应酬,自然就会看到它。它总是静静地提醒我注意哪些才是更持久的事物,让我工作投入同时保持安静。尤其遇到困扰或挫折时,想想此画风景和画中事物所彰显的生活本质,一切就不在话下。
一条狭窄弯曲的古老街巷,巷道两边是古旧的民居楼房;远处一座高高的钟楼,既是这条街巷的尽端建筑,也是整个景观的灵魂。挂在走廊里的这幅 “老街”,我同样不知道原作名称及作者。
我极欣赏作者画面刻画的精细,左侧楼房一道从二楼外墙直通街面的木楼梯多么传神,让人无穷想象这里曾经有过的生活故事;我极欣赏作者的光影刻划,阳光从右边投射形成右侧建筑临街一面的强烈阴影,也将建筑的轮廓投射到左侧街道立面上,尽显街道生动……
最让人感动的是画中那些在斑驳的老墙下悠然而行的街中人,那情景令人强烈意识到,古巷恒久远,生活却是常新。这就是 “老街”的秘密。
我曾经阅读过许多关于街道的书,也曾书写过一些关于街道的文字。其实所有美丽街道在物质或精神上的特征都有共通点。此画所表现的街景,或许就是某种具象的诠释。
走廊里还有一幅小尺寸的巴黎街景,有点法国画家安托万·布兰查德 (Antoine Blanchard) 所画巴黎街道的味道。记得购买此画颇费周折:透过玻璃门看到此画多次,但该店正在搬迁店门始终紧锁,只是玻璃门上的贴纸留有店主联络电话,多次联络后终于约到店主而购得。可谓诚心矣。
此画充分表现了巴黎街道浪漫、时尚而又古典的特质。大概这是奥斯曼巴黎大改造之后的街道吧,画中街道如此壮阔,界面如此清晰,两边宏伟建筑之间的载客马车是视觉焦点,彰显了时代的特征。
我尤其喜欢画面左侧商厦或酒店透出的明亮灯光和街中几处华灯初上的细节。它似乎在告诉我们,人事有代谢,而城市的戏剧却是日以继夜从不落幕永不止息。马路上有些残雪,说明寒冷也无碍这戏剧的上演,它本身就是戏剧的一部分。
* * *
并不介意家中多幅挂画属于所谓大路货,因为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这一点更其重要。这与品味并无关联。须知一幅绘画或优或劣,其中一个重要评断标准就是“意义关怀”,就是它“对我们的内在需求有多大的帮助。”
或许是我赋予了这些画作本来都不曾有的太多的意义。但这正是绘画艺术的功能之一。我是如此欣赏这些画作,偶尔还久久凝视,与之对话。不对,那是细细赏读并且跨越时空向知名或不知名的画师致意,表达敬意。
(写于灯湖畔)
------------------------------------
■ 它们一直静静地呆在那里,但它们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