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认知变化
对社会的认知如何形成的?

孔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现在都按照以下方式来理解:青年时期开始积蓄人生发展的知识力量。三十多岁的时候找到了立身的道理根本。四十岁时思想逐渐坚定。五十岁时知道自己的一生会怎么度过。六十岁时什么都听得下去。到了七十岁,终于学会了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不违反天地规则,不造成重大的错误。
社会是有众人组成的,众人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会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组织和不同的利益的团体。重点是个体的认知和思想的形成受限于社会的主体思想。没有进入社会之前我们认为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当进入社会之后也许会发现你的认知和你想象中的是不一样的。每个个体基本上都会经历“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恐惧、抑郁、从容应对”的阶段。
个人的理解
当你懵懂无知时通过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去解决你的疑惑;当你的疑惑消除时,青春已逝,然而现在的你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当多年后成熟的你,已经对你的职业和所在的社会已经没有任何疑惑;你所珍惜之人会更加珍惜,因为你爱之人都在慢慢的老去,你的希望正在茁壮长大;为了他们你更是没有任何的疑惑和迟疑,前进是你唯一的方向。
当你的长辈老去,去世时,你看懂了生命的涵义。一切都是命,命应如此,信命,不与命之抗衡。你年轻时的梦想也许你还在坚持;也许你的梦想早已经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中北忘却;也许你还在坚持做你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天也,时也;命也,运也。这时的你终于明白:你的机遇和运气来了,那是因为你自己的能力不够没有抓住。不彷徨、不抱怨、不伤感,这就是天命。
多年后,你笔直的脊背开始弯了,陪伴你多年的牙齿腐朽掉落了;多年后,你所在的世界已经和你几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了。你的长辈都已经离你而去;唯一的真实感受是在梦中;那时你小,你的父母拉着你的小手;少年求索,中年的艰辛让你更加珍惜现在。和气和顺利是你所希望的。
当你含饴弄孙时会觉得眼前的场景是如此的熟悉,类似多年前的你。现在的你不是几十年前你的长辈么?当你逐渐联系你的老同事和老同学时,会发现一年比一年的少。望着镜中白发苍苍的你,感知这辈子太快了。能干成的事情太少了,但是做的失败的太多了。你也许会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老矣!”之感叹,但心中总有一句话:放手吧。你的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让你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
回到我们的主题,个体的认知受限于社会的主体认知;个体认知决定了个体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生的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认知。当这些认知系统化和条理化的时候,你会形成你自己的方法论,你的方法论也就成为你个人思想的一部分。你的认知随着你的认知的升级和亲自实践、验证将会逐渐的去除错误的认知。
最后的结论:
- 合理的高效的认知的将会是你成功的基础。
- 情商和智商都重要,两者缺一不可。但重要的是情绪稳定。
- 找到志向相同的人,将一件事情做好做大。
不迷茫,不彷徨,坚持每天都有所前进。
一部分所读书目
这些书对启迪你的认知将会很有帮助,可自行购买。
- 中国思想史十讲
-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 乌合之众
- 平凡的世界
- 帝国与共和三部曲
- 易中天中华史
- 瓦尔登湖
-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
- 挪威的森林
- 毛泽东传
- 蒋介石传
- 由来
- 晚年
- 奇迹
- 江村经济
- 活着
- 兄弟
- 再说戊戌变法
- 19*4
- 老子、庄子
- 理想国
- 中国史纲
- 大秦帝国
- 生命册
- 罗马人的故事 1-2册
- 国防论
- 孙子兵法
- 激荡三十年
- 通往**之路
- 浮生六记
- 白鹿原
- 乡村建设理论
- 我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
- 出梁庄记
- 明朝那些事儿
- 个体崛起
- 云边有个小卖部
- 崖边报告
- HR+三支柱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 解构德隆
- 饥饿的盛世
- 日本人为什么选择了战争
- 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 仓英嘉措
- 汴京之围
- 大明亡国史
- 秦迷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 万历十五年
- 组织社会学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