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感悟:小伟的“小毛病”
王爱玲中原焦点团队第672天分享
今天上午,小朋友小伟(化名)第二次来谈。走进咨询室,文静的小伟朝王老师做了个鬼脸,轻轻地喊了声“老师好”。王老师还没有来及回应,小伟妈妈拍着快跟她一样高的小伟喊:“怎么不跟老师打招呼?”小伟有点委屈的说喊过了。王老师也解释说喊过了。
小伟妈妈先反馈孩子情况,说这孩子这周变化很大,很听话,也没有瞎折腾,接孩子时老师反馈说孩子可好了,就是小毛病多。你说为啥这孩子还是一心想玩游戏?还是有小动作改不掉?还是不高兴了跟我闹别扭?……
小伟听着妈妈珠链炮的述说,低下了头。王老师笑笑说“刚刚听你说,比以前好了许多,是吗?”
“是啊是啊!”愁容满面的妈妈点头,笑容在妈妈的脸上荡漾。又说起了小伟让她感觉特别欣慰的几件事。
跟孩子的咨询结束后,小伟说玩起沙盘室里的沙具。妈妈拉着王老师问:“你都跟孩子聊点啥?我回去也跟孩子聊聊?我说啥他都不愿意听,真急人。”
“聊他喜欢看的小说,游戏,班里的同学,什么都聊,只要孩子想聊都可以。”
“我家孩子小时候看书可多了,放学后写完作业就抱着书看。为啥现在他不喜欢看书,却迷恋游戏了?真叫人琢磨不懂。”
“孩子看那么多书,说明妈妈引导的好啊!至少爸爸妈妈给孩子创造了那么好的条件,让孩子安心的读书。这样的家庭氛围还真不多。”王老师肯定妈妈做到之处。
“你接孩子的时候,肯定跟其他妈妈交流交流这样的话题,其他孩子的情况怎么样?”王老师问。
“一样的,玩游戏是妈妈都头疼的问题。”
“那咱能不能这么理解:电子产品是孩子们这个时候的一种玩具,就像咱们那个年代,踢沙包,甩纸面包、玩跳绳一样?”
妈妈一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喃喃自语:“是啊,这个年龄,这个时代,不玩游戏,他们玩什么?”
“当我们把游戏当成一种娱乐方式,一种跟其他玩魔方,看课外书一样,只是放松玩乐的方式,可能妈妈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限制,焦虑,担心,跟孩子就有了交流的可能。”
小伟似乎听见妈妈和王老师的谈话,从妈妈的身后淘气地探出头,说:“妈妈,手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想要分享。开始时他们期待父母,但是父母往往等不及说完,就有很多评判,指导,建议,甚至批评,等着送给孩子。慢慢的,孩子就关上了分享的心门。当我们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放下自己内心的“我执”,孩子喜欢什么陪着孩子聊聊:是什么吸引了你这么喜欢看这本书?这本书讲的哪个点让你这么爱不释手?这个游戏里哪个角色你最欣赏?是哪个点吸引了你?妈妈和老师眼里的许多“小毛病”都不是问题。
看着小伟和妈妈开心的离开,王老师突然想到一副漫画:
妈妈,你可不可以,
陪着我长大,
而不是教我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