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们是灵魂的遇见
2013年,我高一,一群带着冲动的小毛孩儿发展了煤河潮文学社,我就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跑来跑去,校内校外,那种感觉现在想起来还是为之着迷的。2016年,我大一,舍不弃的感觉,让我遇见了汇溪文学社,这个相对成熟的小家带给我的,才让我打实的敲下这篇文字。
初遇汇溪,我便爱上了你。第一次的相聚,才好像让我在两个月的大学生活中,心甘情愿的向念念不忘的高中告别,与汇溪中的你们道一声你好。
有些感情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汇溪给我的感觉让我凝练出一个趋之若的“轻”字,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状态。不苦大仇深,不迎难而乱,轻松,举重若轻的诙谐与大智慧。但这个轻同时也是轻而不浮的轻,这就是我在大学最想找寻的一种状态。每一个人在谈吐思想上都应该在活跃明丽的同时不忘传说中的“文人自带的沉重感与责任感。”而汇溪正在这条路上行驶着或者说已经在这条路上行走着。
有些感觉的确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志同道合的人的切磋,更能擦出火花。
所谓青春读书处,汇溪一家人。这样的集体荣誉感在大学本不需要,甚至是嗤之以鼻的,很多人到最后可能变成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忘记了开始最美好的东西。可是,我们知道,汇溪这个地方,它带给我们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柔。热爱文学的人,总归是暖的,是没有什么利益之争的。这句话的确没有错。
我们在一起,可以谈计划,谈创意,谈文字,谈自己数不清的实际与否的想法。诚然,我们的思想不比作家的深度,视野也比不上大师的开阔,但这种同龄人聚在一块儿一砖一瓦的劲头实在太令人着迷,足够把一些不足挂齿的失落冲的干干净净。
这就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2013年新开的文学社。那时候的确遭到了很多质疑。那种被外人质疑的感觉并不好,就好像别人瞧不上就我们当个宝一样。
瞧不上又怎么样呢,有人在,江湖才会来。最开始的时候,就一群还没摸着门道的孩子在一块儿,像装点一座新房子一样东拼西凑着社刊该有的样子。
也因为是高中,很多人叫我不要在这方面下太多的功夫,这种机会以后大把有。我理解,但做不到感同身受,以后的事情我不敢妄论,我只知道,如果十六岁这年的我还没尝试就选择退让,我会不甘心,并且此后所有关于十六岁的回忆里,都会纠缠着这份不甘心。
这就是文学带给我的力量,也是来自一个温暖的家带给我的奇特的感觉。而我在汇溪,再一次有了这种心情。就像社长大大说过,四年之后,也许我们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但是心在这里,生活就不会平庸。
我在华理,我在汇溪。
认识一群人,做成一件事。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