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

没有善人与恶人,只有做善事和做坏事的人

2019-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春秋老记

李纪闻/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把人分为恶人和善人,或者好人和坏人等二大类,把二大类的人进行对立,然后根据这而个标准进行甄别,那些是坏人或善人;那些是好人或恶人……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区别方法,其实,山与恶,好与坏,往往存在于一人,某些时候,他(她)可能是一个大善人或大好人,而有些时候,他(她)又可能会变成一个恶人或坏人,也就是说,人是善与恶或坏与好的统一体。

        宋朝有一个叫庄士的人,平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善人,修桥补路、舍衣施粥、扶贫济困以及助人为乐的事情没有少做,人称“庄大善人”,可是,在他快六十岁的时候,村里一个痞子到他家讨钱,庄士如愿给了痞子,痞子却对他出落得如花似玉的孙女产生邪念,不顾一切,冲上去就是搂抱,孙女来不及躲避,被痞子死死搂住,并要解衣狂摸,任庄士怎么拉开,痞子就是不松手。庄大善人是一个快六十的老人,那有气力和一个身强力壮的痞子无赖比拼,眼看痞子快要得手,庄士一眼瞧见桌子上放有一把做针线活的剪刀,拿起来,一下扎进了痞子的颈脖,估计是扎破了动脉血管,顿时鲜血喷了出来,痞子终于松了手,孙女免去了污辱,而痞子在几分钟之后就死了。“庄大善人”变成了“庄大恶人”,尽管县官因他的善名,只罚了他一些钱财,但不管怎样,杀人总应该是恶事,庄大善人的一时变恶变坏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善恶同存一体的道理。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做事合乎道理就是善,悖乎道理就是恶;把事做好就是善,把事做坏就是恶;存心公就是善,存心私就是恶。人的一念可以铸成大错,造孽招天谴;也可以成就善举,积德享福报。善恶出自一念之间,天地可鉴。上天明察秋毫,天理制约一切,因果循环,善恶报应,毫厘不差。

        在法治社会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防卫过当”或“激情杀人”的法律条文,讲得就是平时一个十分纯朴老实的人因为受到别人过分的欺辱而奋起反抗致人死伤的法律事实。从道义上讲,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也会变成”手起刀落”的恶人,法律上容易界定,但道义上很难界定,从道义上讲,杀人就是恶事,杀人的人就是坏人和恶人。

        在《太上感应篇》中,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佛经中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起。”古德云:“一念之善,景星庆云;一念之恶,烈风疾雨”,是说一个善念,就会带来景星庆云的祥瑞征兆;一个恶念,就会带来雷电风雨的暴虐之气。

        印度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泰山》,讲的就是一个孩子从小被虎狼所掠并被虎狼养大的故事。虎狼和人类,本属天敌,人类见虎狼就会起杀心,然后食之后快;虎狼见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杀死吃掉。但泰山就是一个特例,他小时候被虎狼掠走时,也许是虎狼的母性使然,也许是虎狼突起善念,虎狼并没有吃掉他,而是把他养大成一个纵横山林彪悍的汉子,这就是动物善念起的作用,无论是动物养人,还是恶念转变成善念,都是一个奇迹。

        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部有一个村庄,庄里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恶人叫比利,他从不工作,整天游手好闲,东游西逛,只要见到他喜欢的东西,上去就拿走,从不会征求主人的意见;要和他打架,他从来不怕,他随身带一把一尺多长的尖刀,谁要敢惹他,他会毫不犹豫地提刀就捅,因此他也先后捅伤过好几个村里数得上的彪悍的汉子……慢慢大家也怕了他,也习惯了他,家里东西任他拿取,从不敢拦阻。

        村里一个叫珀斯的汉子,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小煤矿上班,由于距离较远,上下班很不方便,他因此赚钱买一部自行车使用,一年以后,他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部新自行车,他下班后骑回家,刚到村口,就被比利看见了。比利招手叫他过来,由于惧怕他的淫威,珀斯乖乖地推车走过去,走近比利,见到比利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珀斯心想:完了,自行车保不住了。竟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比利见珀斯吓瘫在地,心里一阵得意,但转而一想,珀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上班,四五年来,一直如此,实在太辛苦……想到这里,比利的心突然软了下来,对于比利来说,这是很少有的事情,但就是这样发生了,也许是比利明白过来一个养家糊口男人的辛苦和不易,也许是其它什么原因触动了他的心灵,比利不但放过了珀斯的自行车,而且还把珀斯从地上扶起来,拍了拍珀斯身上的泥土,叮嘱他安全骑回家。

        从来恶念缠身的珀斯也有善念一闪光的时候,善与恶,往往存于一身,释放善与恶,也往往存在于一念之间。

        善念是一种道德意识,是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来源于追求真理、正义和光明的崇高信念。“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天地神明无时无地不在鉴察善恶,有人因一念的诚善,就暗中蒙神赐福;有人因一念的邪恶,就明显遭天谴罚,往往不必表现于事实,而祸福已感应。因为善恶只在心念之间而已。

        这就要求人们要控制好自己的善恶之念,多存善念,少存恶念,不但对自己,而且对子孙后代都是有好处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道理。

      《太上感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元代有一个叫元自实的人,痛恨过去的朋友缪材忘恩负义,一天,五更早起,想去杀他,路过一座庵堂,庵堂主人轩辕翁早上起来诵经,看到有奇形怪状的鬼几百个,跟随元自实前往,个个都拿有刀斧,样子非常凶恶。可不一会儿元自实又折返回来了,那些跟随他的人,都戴著金冠玉佩,百十成群,香花旛幢簇拥著他,露出祥和喜悦的面容。轩辕翁就召他问明原因,元自实于是说:“姓缪的辜负了我的恩情,我要去杀他,当到了他家门口时,心想缪某虽然辜负我,但他的妻儿有什么罪?而且他还有老母亲,杀了他一个人,实际上是杀了他的一家人,于心何忍呢?所以我转变念头返回罢了!’轩辕翁于是就将所看到的情形告诉他,而且道贺说:‘你的所作所为,神明都已经知道了,将来必定会有厚禄呀!’元自实自此坚持不懈地行善,只有增加、没有停止,后来果然考上科第,官位做到了卿相。而缪材则在乱军之中被杀。

        很明显,元自实因为转恶念为善念,不但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保住了自己的福荫,最后官至卿相。可是因恶念而伤害元自实的缪材最后把自己的生命都丢了。

        宋朝有一个叫卫仲达的人,他在翰林院里做官,有一次他在睡梦中,被鬼卒把他的魂拘引到了阴间。阴间的主审判官吩咐手下把他在阳间所做的善事、恶事两种册子送上来。册子送到,恶事册子多得竟摊满了一院子;善事册子却只有一本。

        主审官又吩咐拿秤来称重量,谁知那满院的恶册子重量却很轻;而一本记录善事的薄册子反到很重。卫仲达问道:“我年纪还不到四十,怎会犯这么多过失、罪恶呢?”主审官回答道:“只要一个念头不正,就是过失或罪恶,都记录在案。譬如看见女色动了坏念头,即是犯过,就被记录了下来。”卫仲达又问:“那个善册子里记的是什么?”主审官答道:“皇帝有一次曾想要兴建大工程,修三山地方的石桥。你上奏劝皇帝不要修,说那地方人迹罕至,免得劳民伤财。这里记录的就是你的奏章底稿。”卫仲达说:“我虽写了奏章,但皇帝不听,结果还是动工修造了。劝阻那件事情并没有发生作用。这份奏章,怎么还能有这样大的力量呢?”

        主审官讲:“皇帝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用得很正、很真诚,目的是使千万的百姓免去劳役。倘若皇帝接受你的意见,那么你的功德就更大了!可惜的是你生的恶念太多,所以善的力量因此减少了一半,而你的官位,本来可升至宰相,现在也别指望升到宰相了。”卫仲达大吃一惊,醒了过来。他从此以后,常用这件事,来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儿女,注意端正思想,摒除淫邪及各种恶念。后来卫仲达的官位,果然只做到了吏部尚书,而没有做到宰相。

        卫仲达的恶,只是空有恶念而已,并没有去做,尚且折损了他现世的福报;而卫仲达的善,也只是空有其言,并未被皇帝所采用,但是他这个善的力量,竟然却胜过了堆满整个庭院的恶册子的力量!我们从这个例子就知道,如果真的去做了善事或恶事,那么善或恶的力量就更大了。可见念头的起动处,也就是祸福之门。此所谓“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为人之道,就是要能自思内省,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时时起善念,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家训《谕子书》中写道:“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则思之,以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为分毫违心害理之事,则上天必保护你,神明必加佑你,否则,天地鬼神必不容你”。

        当然,鬼神的东西,很多现代人都不太相信,更多的是相信事实。其实,在古代人里面,也有很多人做了被现代称之为“实验”的事实:

        宋朝的赵康靖曾经用往一个瓶子里投放黑豆、白豆的方式,来检查和提高自己的心性。他经常回顾、检查自己,若是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若是起了一个恶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开始时投入瓶里的黑豆很多,他就思过、痛悔。后来,黑豆便渐渐的减少,白豆渐渐的增多。久而久之,连善、恶这两种念头都忘了,从而进入了“不思善、不思恶”即“心无杂念,自然纯净”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都丢弃不用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善念和恶念互转的一个“实验”,赵康靖通过把代表善念的白豆和代表恶念的黑豆方便投向不同瓶子的实验,最后达到了“心无杂念,自然纯净”的境界。

        雨果说:“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终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纯正,并且对权利与义务同等重视。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价值,自己所能做到的与自己所应该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

        古言有云: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每个人的心里都存在“善恶”二念,如何掌控这二念,就取决于掌控者的心智和人生理念,多充实自己的善念,少释放恶念,甚至于摈弃恶念,就可以成为人人称道的大善人或大好人。

        霍姆林斯基说:人除了懂得从逻辑上分清善与恶之外,还要有善与恶的感觉,这是一种本性上的感觉,它已经成为个人的良心和个人的观点。

        我们很难单一地认定某人是坏人还是好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二面性,不同的时期显现出来的面貌是不一样的。生活中就经常会碰见这样的现象:当得知某人进了班房甚至于杀了人时,许多人会露出十分惊讶的神色,因为这个人平时留给他们的印象真是太好了,无法和犯罪挨上边的。他们除了惊讶,就是想不明白,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就会走到这一步。 

        其实,善恶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黑暗面!只是黑暗面平时不太会显露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光芒才能闪耀得如此美丽。

请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