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法律家庭教育

系列儿童性侵害案的反思(一)

2017-08-23  本文已影响114人  独步清凉

在《南京南站猥亵女童案》爆发之后,我看到有人这样评价:

“说不定这就是人家的相处模式呢?小女孩也没反抗,说不定她觉得很正常,现在一拆穿,她以后怎么面对自己和家人?”(现在不拆穿,给机会让性骚扰发展为性侵害,那让她怎么面对自己和家人?)

“那个男孩说不定只是从小和妹妹玩闹惯了,父母都没说什么,外人有什么资格评价?”(那是成年人,不是男孩,而且保护孩子是人类的本能,凭什么外人就不应当评价?)

“他唯一的错就是不该在公开场合这么做……”(意思是说在私下里就可以这样做?)

在我看来,讲这种话的人,不是蠢到了极致,就很有可能自己就是恋童癖患者,当然我不能百分百肯定地说你一定是,但可能性极大,理由有以下三个:

第一、这其实是明显在替儿童性侵害辩白,如果你是清白者,你更有可能会具备清白者的暴力,对这种行为采取攻击态度,而不会替他辩白,这种辩白其实更象是自我欺骗,哄自己开心,假装自己没有那么罪恶,假装自己不会给亲人,给孩子带来伤害,而什么人会这样做呢?就是真正犯了错的人,犯了罪的人,才会在这样的攻击下辩白,所以讲这种话的人,极大的可能性是恋童癖患者,当然不能说百分百,只能说有极大的可能性;

第二、一般来讲,女人不太可能讲这种话,因为女人很清楚自己在遇到性骚扰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态,尤其在中国,这个比例其实是非常高的,甚至于家庭内性骚扰的比例都是非常高的,我的个案有很多人在童年的时候受到性骚扰,比例之高令我自己都不愿意相信,大多数的女人们应当很清楚自己有多么痛苦,多么无助,而且人类有体会别人痛苦的能力,所以一般来讲不会讲这样的话,女人如果讲这种话,很有可能就是小女孩的母亲那类角色——习惯于自我欺骗了;

第三、在这样网络舆论极为愤怒的情况下,很多人列举了法律条款的情况下,还敢讲这种话,那智商和情商如果不是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应该不会拿这样的态度来表示自己很有“个性”,当然也有可能是完美主义者,完美主义者为了表示自己思考问题非常全面,异于常人,而经常会表现为思维混乱,是非不分。

第四、大妈这一类人,因为经历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又到老年,又受传统的对性的观念的影响,很多人的精神、心理与常人相异,说什么都不足为奇。但是看语气,不似“大妈”级别人物惯有的强硬,所以还是不应该冤枉大妈。

但是有可能大爷哦,因为“大爷”也有可能是恋童癖患者。

对,你没看错,大爷也有恋童癖,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强奸女童的案例不是没有发生过,新闻也报导过,正因为他们有慈祥的面容,所以更容易接近小孩子,更容易性骚扰小朋友。所以我会告诉小朋友,离“大爷”都远点,看似慈祥的人干出什么事来,能吓你半死。

我的个案,这辈子唯一遇到的一次性骚扰,就是一个老爷爷给她讲的极为恶心的性故事,所以当她的两岁左右的女儿抠摸自己的生殖器的时候,她立刻认为是孩子的爷爷教的,这让孩子的爷爷无比羞愤,无论怎么解释,怎么核对,全都没用,她无比坚定地认为就是爷爷干的,并因此因此陷入强迫性思维,看了十几位心理咨询师,最后才到我这里。

所以你说一个孩子在童年期遭遇性骚扰,她长大以后会忘记?这是多么白痴级的想法。你说她不会痛苦?这是多么强大的自我欺骗!这个个案,只是听了一个性故事,她就记了一辈子,而且用她的话说:“我这辈子对年纪大的老头都没好印象!我都离他们远远的,在我的印象中,老头就是会性骚扰小孩子,就是会干这种事。”

结果让我特别吐血的是,孩子这个习惯其实是她的丈夫孩子的亲爹教的,准确地说不是“教”的,而是他有一天突然在孩子面前,把手伸到内裤里,摸了自己的生殖器,然后又把手放到孩子的鼻子前,让孩子闻,而且连续做了两、三次,结果两岁左右的女儿一下就学会了,也抠自己的生殖器,让爸爸闻,父女两个玩得好开心……后来又玩过几次,从此以后孩子就总是这样做,而妈妈就崩溃了,因为她童年时期被性骚扰的记忆,产生的恐惧和痛苦一并爆发出来。

我问她:“为什么你不制止呢?”

她说:“他不就是‘臭’了她一下吗?不就是逗孩子玩吗?”

“咳……那别人这样‘臭’你姑娘一下,行不行?”我当时真的有点语结,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那当然不行,那不是性骚扰吗?”她特别理直气壮。

“别人这样做就是性骚扰,孩子的父亲这样做就不是性骚扰?这不也是性骚扰吗?而且是更严重的性骚扰!”我说,讲到这里有些人又要说我作为心理咨询师不应当有判断了,如果连这样的判断都没有,难道看着孩子被无知的父母伤害?我做不到,麻烦你也不要强迫我做到。

所以,如果你想要保护你的儿女一生无虞,不被恋童癖盯上,作为父母不要跟孩子玩这种超越界线的游戏,这是对孩子最基本的保护。

不过我的个案当时还是理直气壮的,“那当然了!他就是‘臭’了她一下嘛,就是想逗孩子玩嘛!”她说。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沟通,最后她拿出杀手锏说:“我咨询过很多心理咨询师,至少有十几个,虽然他们谁都没有办法解决我的问题,但是他们没有任何人告诉我这是不对的,没有任何人跟我讲这是我老公的责任,然后我跟他们说我怀疑是孩子的爷爷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教的,他们还有人告诉我说:‘不要相信那些家庭内性侵害的事情,在中国很少发生这种事,这些都是特例!’”

当我听到她这样讲的时候,我直接告诉她:“胡说八道!我的个案女性大部分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的人是被哥哥性骚扰,有的人被父亲性骚扰,甚至有的人被父亲强奸!这些心理咨询师没有经历过,并不等于没有,讲这样的话是不负责任的。”

当然讲这样的话的心理咨询师,也有可能是为了安慰个案,但这样的安慰是毒药,而且这份毒药是给孩子吃下去的,母亲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很有可能会导致家庭内性侵害的发生,作为心理咨询师,在这个时候有义务表示明确的态度,如果遇到被骚扰的儿童,在国外也是有义务举报的,甚至不举报儿童性骚扰案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这属于严重渎职。

在中国,如果隐私分级别的话,家庭内性骚扰,性侵害经常被被害人列为一级隐私,很多侵害和被侵害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讲,到死都不会讲,也有可能做很长时间的心理咨询都不会讲,这让犯罪者本身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让他们更安全,当然也更嚣张,而对于被害人来说,因为跟伤害他的人有某种亲属关系,所以大多只能“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会羞于启齿,有些人还会迫于家庭内的压力而不得不妥协,于是造成的伤害更为巨大,绝大多数在家庭内受到性骚扰或性侵害的人,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也无法原谅对方。

也正是有这样的心理背景,有可能很多心理咨询师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案例,而现实中能够被法律制裁的是极少数,所以心理咨询师很有可能没有这样的意识,只把这种现象列为特例,一般人更没有这样的意识,即便有些人知道,也很少有人愿意管别人家的这种闲事,因为这属于家丑,家丑是不能讲的,自己的家丑不能讲,别人的家丑也不能举报——这就是中国绝大多人对家庭内性骚扰和性侵害的态度。

所以最近看到《南京女童遭猥亵案》《重庆医院大厅父亲“猥亵”女儿》《江苏“刘老师”儿童性侵系列视频》一系列的儿童性侵害案件曝光,我个人觉得虽然对于每一个案件当中的儿童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但是对于中国来讲,应当让这三个案例成为一个历史性的事件,把儿童性侵害事件更多的暴露在民众面前,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推动儿童性侵害的专项法案的立法,也推动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反思家庭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距离等等。对于家庭教育、儿童教育,家庭关系都是有好处的。

而且把这样的家丑暴露出来,让更多的人关注,更多人的受到教育,这也会保护更多的孩子不被伤害。

后来个案问我:“难道不只是老头会对性骚扰孩子,连年轻人也会?那我不是要防着每一个人?”

“当然每一个人都应该防,无论他的年纪多大,这是你的女儿,在她未成年的时候,保护她的安全这就是你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我讲这样的话,可能会激起众怒,因为人们不愿意把自己列为应当防范的目标,尤其无法忍受“父亲”被列为被防范的目标,但事实上,在“性”这个问题上,每一个人都应当防范,防范别人,也防范自己,让自己跟其他人保持适当的界线,让他人跟自己也保护适当的界线,既有连接,又有距离,这才是人与人之间正确的关系。而这个“他人”指的是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包括子女,也包括父母。

每次谈到这样的问题,总是有人会说“亲生的父亲不会吧?”要么就是“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事实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会骚扰儿童,只不过女人的性骚扰更隐蔽,更不易被察觉,也更不易被怀疑,这一点欧美国家比较警惕,女性在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的时候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中国所不同的。

所以在性骚扰这件事上,男人跟女人无差别,绝对不能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事实上大家都一样,人类的本性就是要逃离痛苦,享受快乐,而在追逐“逃离痛苦,享受快乐”这个目标的道路上,如果你缺乏理性,就会误入歧途,甚至会做出伤害他人,伤害家人,也自己的事情,这是无智导致的,而这个“无智”往往与自我欺骗有着极大的关系。

“亲生的父亲不会吧!”“亲哥哥怎么会呢?”“妈妈怎么会勾引儿子呢”“老师怎么会强奸学生呢?”——这其实是自我欺骗,当我们讲这样的话的时候,其实是在否定对方身为“人类”的基本属性,即:人类是有性欲的,即便是太监,也是有性欲的,而且人类的性欲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并且很多时候不受理性控制,经历过青春期的男人在这一点上的体验一定非常深刻。人类产生性欲几乎是随时随地的。

有的人感觉到亲密幸福的时候会产生性欲;有的人感觉恐惧的时候会产生性欲;有的人会因为愤怒产生性欲;还有的人因为挫败感、失控感而产生性欲;还有的人看到了女人的脚,就突然产生了性欲……各种情况不一而足。

也有的人也会因为看到小孩子“呦……好可爱……”然后产生性欲……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恋童癖,正常人也容易在跟小孩子亲近的时候产生性欲,因为孩子,他是柔软的,依恋的,甜美的、单纯的、天真的、无邪的……而这意味着“爱”,在“爱”的感受中绝大多数人都会产生性冲动,但是,重点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恋童癖,因为绝大多数人虽然发现自己的“性”的感受,但并不会采取行动,有些人会立刻回避,回避并不等于他会否定自己的感受,而是承认“咦?我会有这样的感觉?”然后转移注意力,不给自己继续下去的因缘。

他不去想“应该”还是“不应该”,也不去压抑它,克制它,只是转移注意力而已。

但是有一部分人,会对这样的感受产生了执着。

?��~F��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