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疾病的形成及治疗(二)

2023-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疾病的形成及治疗(一)说了,诊察疾病,必须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和皮肤的变化,从而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断的方法。所以……

今天接着说:

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译文

所以如果饮食过饱,就会使得食气蒸发而胃部出汗,惊恐就会神气浮越,导致心气受伤而心出汗;负重而远行的时候,骨劳气越,会出现肾气受伤而肾出汗;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会出现肝气受伤而肝出汗;劳累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会出现脾气受伤而脾出汗。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规律,人在这些变化中发生疾病,就是因为身体的体力、饮食、劳累、精神等过度,这是通常的情况。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①于筋。食气入胃,浊气②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③,辅精于皮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④。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①淫气:此处意为滋润,渗透。

②浊气:谷气,人体营养,一为源于天的空气,古人称为“清气”,一源于地的五谷之气,古人称为“浊气”。

③肺朝百脉:百脉会合于肺,朝,会。

④四脏:指心、肝、脾,肾四脏。

译文

食物进入胃中消化,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精微之气滋养全身的经脉。饮食进入胃中所发生的另一部分浓厚的精微之气,进入心,再由心将精气滋养血脉。血气流经在经脉当中,到达肺,肺又将气血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会合,又回流到脉中,脉中的精微之气运行到六腑。六腑的精气化身神明,输入流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会表现在气口的脉象变化上,气口的脉象变化可以用来判断疾病的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译文

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到脾;经过脾对精华的布散传输,向上输送到肺;肺气运行,通调水道,向下输送到膀胱。这样,水精四布,在外布散于皮毛,向内灌输于五脏的经脉,并能与四时寒暑的更替和五脏阴阳的变化相符合,就是可以测度的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今天读的这段,我深刻反思自已为什么脾胃虛弱,小时候在家生活穷苦,遇过年过节或家里来客人了,吃的是五饱六足,就差撑破肚子,工作后在单位记住我奶奶说的一句话:“力气不是财,去了有得来”。工作中拼命三郎,从不会偷奸耍滑投机取巧,日积月累脾也出状况了。

所以人们一定要知道劳逸结合,过度的逞强好胜对自己没有好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