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类别)、Extension(延展)、Proto
category:
category的主要作用是为已经存在的类添加方法。
extension:
extension被开发者称之为扩展、延展、匿名分类。extension看起来很像一个匿名的category,但是extension和category几乎完全是两个东西。和category不同的是extension不但可以声明方法,还可以声明属性、成员变量。extension一般用于声明私有方法,私有属性,私有成员变量。
区别
- 其中,UIView+MyView是UIView的category,MyView_extension是MyView的延展,从文件形式上看:
category文件名为:扩展类+(名字)
extension文件名为:扩展类_名字
- @interface里面不一样
//category
#import <UIKit/UIKit.h>
@interface UIView (MyView)
/**
属性
*/
@property(nonatomic, copy) NSString * title;
- (void)addImges;
@end
//extension
#import "MyView.h"
@interface MyView ()
@property(nonatomic, copy) NSString * name;
- (void)textExtension;
@end
- category有.h和.m文件,但是extension只有.h文件,extension是依托.m文件的
在extension中可以声明属性和方法,然后在对应的.m文件中去实现
在category中一般情况下只能声明方法,为原有类扩展新方法,如果非要添加属性,必须通过runtime添加,原因在于:
Objective-C类是由Class类型来表示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指向objc_class结构体的指针。它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objc_class结构体的定义如下:
struct objc_class {
Class isa OBJC_ISA_AVAILABILITY;
#if !__OBJC2__
Class super_class OBJC2_UNAVAILABLE; // 父类
const char *name OBJC2_UNAVAILABLE; // 类名
long version OBJC2_UNAVAILABLE; // 类的版本信息,默认为0
long info OBJC2_UNAVAILABLE; // 类信息,供运行期使用的一些位标识
long instance_size OBJC2_UNAVAILABLE; // 该类的实例变量大小
struct objc_ivar_list *ivars OBJC2_UNAVAILABLE; // 该类的成员变量链表
struct objc_method_list **methodLists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定义的链表
struct objc_cache *cache OBJC2_UNAVAILABLE; // 方法缓存
struct objc_protocol_list *protocols OBJC2_UNAVAILABLE; // 协议链表
#endif
} OBJC2_UNAVAILABLE;
在上面的objc_class结构体中,ivars是objc_ivar_list(成员变量列表)指针;methodLists是指向objc_method_list指针的指针。在runtime中,objc_class结构体大小是固定的,不可能往这个结构体中添加数据,只能修改。所以ivars指向的是一个固定区域,只能修改成员变量值,不能修改成员变量个数。methodList是一个二维数组,所以可以修改 *methodLists的值来增加成员方法,虽没有办法扩展methodLists指向的内存区域,却可以改变这个内存区域的值。因此,可以动态添加方法,不能添加成员变量。
typedef struct category_t {
const char *name; //类的名字
classref_t cls; //类
struct method_list_t *instanceMethods; //category中所有给类添加的实例方法的列表
struct method_list_t *classMethods; //category中所有添加的类方法的列表
struct protocol_list_t *protocols; //category实现的所有协议的列表
struct property_list_t *instanceProperties; //category中添加的所有属性
} category_t;
从Category的定义也可以看出Category的可为(可以添加实例方法,类方法,甚至可以实现协议,添加属性)和不可为(无法添加实例变量)。
但是为什么网上很多人都说Category不能添加属性呢?
2FE478F0-9B96-41E8-A1F5-3027E93F5E89.png实际上,Category实际上允许添加属性的,同样可以使用@property,但是不会生成_变量(带下划线的成员变量),也不会生成添加属性的getter和setter方法的实现,所以,尽管添加了属性,也无法使用点语法调用getter和setter方法(实际上,点语法是可以写的,只不过在运行时调用到这个方法时候会报方法找不到的错误,如下图)。但实际上可以使用runtime去实现Category为已有的类添加新的属性并生成getter和setter方法。
利用runtime:
- (void)setTitle:(NSString *)title
{
objc_setAssociatedObject(self, PersonNameKey, title, OBJC_ASSOCIATION_COPY_NONATOMIC);
}
- (NSString *)title
{
return objc_getAssociatedObject(self, PersonNameKey);
}
需要注意的是:
a: category的方法没有“完全替换掉”原来类已经有的方法,也就是说如果category和原来类都有methodA,那么category附加完成之后,类的方法列表里有两个methodA;
b: category的方法被放倒了新方法列表的前面,而原来类的方法被放倒了新方法列表的后面,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category的方法会覆盖掉原来类的同名方法,这是因为运行时在查找方法的时候是顺着方法列表的书序查找的,它只是一找到对应名字的方法就会罢休。
而在extension中既可以添加属性,也可以添加方法。
-
extension在编译器决议,它就是类的一部分,但是category则完全不一样,它是在运行时决议的。extension在编译器和头文件里的@interface以及实现文件里的@implement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类,extension伴随类的产生而产生,消亡而消亡。
-
extension一般用来因此类的私有信息,必须拥有一个类的源码才能为这个类添加extension,所以你无法为系统的类添加extension,除非创建一个字类再为字类添加extension,而category不需要有类的源码,我们可以给系统提供的类添加category。
-
extension可以添加实例变量,而category不可以。
Protocol
协议是在类中定义了一些需要用到的公共方法,只要遵守这个协议,就可以拥有这些方法并且可以去实现它们,这样可以避免许多重复的代码。
比如:有一个Teacher类和一个Student类
可以在Teacher类的.h文件中实现
- (void)goToClassRoom;
- (void)goToToilet;
- (void)goToCoffee;
.m文件中:
- (void)goToToilet
{
NSLog(@"%s",__func__);
}
- (void)goToClassRoom
{
NSLog(@"%s",__func__);
}
- (void)goToCoffee
{
NSLog(@"%s",__func__);
}
然后在Student类的.h中实现
- (void)goToClassRoom;
- (void)goToToilet;
.m文件中
- (void)goToToilet
{
NSLog(@"%s",__func__);
}
- (void)goToClassRoom
{
NSLog(@"%s",__func__);
}
然后在在main函数中初始化Teacher和Student的实例对象,然后调用这些方法。
如果我们使用协议来实现呢?
定义一个协议,在协议中有3个方法
@protocol DailySchoolDayProtocol <NSObject>
@required
- (void)goToClassRoom;
- (void)goToToilet;
@optional
- (void)goToCoffee;
@end
在Teacher.h和Student.h中不需要再声明这些方法,只需要遵守这些协议。就可以分别在对应的.m文件中实现这些方法,在main函数中通过实例同样可以调用这些方法。 这就是协议。
那么代理呢?
代理模式:委托(delegate),顾名思义就是委托别人办事,就是当一件事情发生后,自己不处理,让别人来处理。
如下例子,在不考虑代理的情况下:
a.Teacher在改作业之前需要让学生去帮他收作业, 则拥有学生这个实例变量
b.学生拥有pickUpHomeWork(收作业)这个方法
c.老师拥有checkHomeWork(改作业)这个方法
在Teacher.h文件中持有student的对象
@property(nonatomic, strong) Student * stu;
然后再Teacher.m中老师修改作业方法里面调用学生收作业的方法
- (void)checkUpHomeWork
{
[_stu pickUpHomeWork];
NSLog(@"%s",__func__);
}
在学生Student.m里面实现收作业这个方法
- (void)pickUpHomeWork
{
NSLog(@"%s",__func__);
}
最后在main函数里面
Student * stu = [[Student alloc] init];
teacher.stu = stu;
[teacher checkUpHomeWork];
这样就实现了让学生帮忙收作业的事情。但是考虑到如果换一个学生, Teacher类里面要改很多的代码,我们用delegate来实现:
创建一个协议,在协议里写上需要实现的方法
@protocol HomeWorkDelegate <NSObject>
- (void)pickUpHomeWork;
@end
然后在Teacher.h中遵守这个协议,并且持有这个协议的delegate
@property(nonatomic, weak) id<HomeWorkDelegate> delegate;
然后在Teacher.m中通过这个代理调用收作业的方法
- (void)checkUpHomeWork
{
[_delegate pickUpHomeWork];
NSLog(@"%s",__func__);
}
同样在Student.m中实现这个收作业的代理方法。
最后一步,在main函数中设置学生就是这个代理(delegate)
Student * stu = [[Student alloc] init];
teacher.delegate = stu;
[teacher checkUpHomeWork];
这样,在下次换了一个学生也不用改Teacher类里的代码,只需要遵守这个协议,改变teacher的delegate,然后实现代理方法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