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单细胞测序scRNA-seq

单细胞smart-seq2建库原理

2019-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seqyuan

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科学问题越来越普遍,当下应用最火热的是10X Genomics公司的解决方案,但是在某些特殊或者少量细胞样本的单细胞转录组研究中,Smart-seq2技术还是一项研究利器。在Smart-seq2技术基础上衍生的其它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为某些特殊科学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比如最近发表的mRNA poly(A)尾的多态性研究(Liu et al., 2019)。

测序相关的实验技术创新往往是在以前的实验基础上改进而来,或者是几种实验加测序技术的组合,盖成大楼的不是最后一块砖,每建成一层都能探寻到独特的风景。通过对某些核心测序实验技术Step-by-Step的梳理、传播,我们期望帮助更多的人启发思考,并继续拓展创新。

本文将Step-by-Step梳理Smart-seq2技术的实验原理和文库组成,对于更细节的实验条件和处理将不会涉及,如果对这部分有兴趣可参考文章的protocol(Picelli et al., 2014)

Smart-Seq简介

Smart-Seq (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the RNA transcript)

Smart-Seq2 对原始的Smart-Seq实验流程进行了多项改进优化,它不再需要纯化步骤,可大大提高产量,最重要的改进是下面两项:

Smart-Seq2 优点和限制

优点

限制

建库技术原理

我们了解了Smart-seq2的优点和限制,到底怎样的文库结构和实验建库原理使它有这些特点呢?
这一章节我们将Step-by-step详细解读Smart-seq2的文库构建过程

建库流程图总揽

接头和引物序列

5'- AAGCAGTGGTATCAACGCAGAGTAC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VN -3'

5'- AAGCAGTGGTATCAACGCAGAGTACATrGrG+G -3'

5′- AAGCAGTGGTATCAACGCAGAGT -3′

5'- AGATGTGTATAAGAGACAG -3'

5'- <u>TCGTCGGCAGCGTC</u> -3'

5'- GTCTCGTGGGCTCGG -3'

5'- AATGATACGGCGACCACCGAGATCTACAC -3'

5'- CAAGCAGAAGACGGCATACGAGAT -3'

5'- AATGATACGGCGACCACCGAGATCTACAC[8-bp i5 index]<u>TCGTCGGCAGCGTC</u> -3'

5'- CAAGCAGAAGACGGCATACGAGAT[8-bp i7 index]GTCTCGTGGGCTCGG -3'

5'- <u>TCGTCGGCAGCGTC</u>AGATGTGTATAAGAGACAG -3'

5'- CTGTCTCTTATACACATCTCCGAGCCCACGAGAC -3'

5'- GTCTCGTGGGCTCGGAGATGTGTATAAGAGACAG -3'

8-bp i5 & i7 序列

N/S502 : CTCTCTAT
N/S503 : TATCCTCT
N/S505 : GTAAGGAG
N/S506 : ACTGCATA
N/S507 : AAGGAGTA
N/S508 : CTAAGCCT
N/S510 : CGTCTAAT
N/S511 : TCTCTCCG
N/S513 : TCGACTAG
N/S515 : TTCTAGCT
N/S516 : CCTAGAGT
N/S517 : GCGTAAGA
N/S518 : CTATTAAG
N/S520 : AAGGCTAT
N/S521 : GAGCCTTA
N/S522 : TTATGCGA

N701 : TCGCCTTA
N702 : CTAGTACG
N703 : TTCTGCCT
N704 : GCTCAGGA
N705 : AGGAGTCC
N706 : CATGCCTA
N707 : GTAGAGAG
N710 : CAGCCTCG
N711 : TGCCTCTT
N712 : TCCTCTAC
N714 : TCATGAGC
N715 : CCTGAGAT
N716 : TAGCGAGT
N718 : GTAGCTCC
N719 : TACTACGC
N720 : AGGCTCCG
N721 : GCAGCGTA
N722 : CTGCGCAT
N723 : GAGCGCTA
N724 : CGCTCAGT
N726 : GTCTTAGG
N727 : ACTGATCG
N728 : TAGCTGCA
N729 : GACGTCGA

Step-by-step library generation

首先细胞需要制备成单细胞悬液

Poly(A)+ RNA逆转录


oligo-dTVN经过退火结合到mRNA的poly(A),逆转录酶MMLV开始进行逆转录。

oligo-dTVN的3'末端含有VN,其中N为A/T/C/G任何碱基,V为A/C/G。这样的设计能够使oligo-dTVN能够锚定到poly(A)+RNA的3′-UTR末端,从而在逆转录时避免poly(A)尾的逆转录。



逆转录完成后,MMLV的末端转移酶活性会在3'末端增加额外的Cs

模板转换



加入TSO引物,TSO3'末端的rGrG+G结合到第一链的CCC,第一链(非模版链)继续延伸合成TSO的互补链。

TSO引物的3'末端有2个核糖鸟苷(rG)和一个LNA修饰的鸟苷(+G),这样的设计使LNA单体的热稳定性增强,其退火温度增强非模板cDNA的3'延伸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链延伸合成TSO互补链之后,在3'末端又会添加CCC,这样可能又会结合一个TSO,造成意外的模版延长,如下第二种情况



(Kapteyn et al., 2010)
要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5'-blocked TSO,或者降低TSO的投入量



10X单细胞的TSO的5' end是被阻断,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cDNA扩增

添加ISPCR单引物用于cDNA扩增



ps:这步骤得到的是全长的cDNA序列,如果像10X转录组那样在oligo-dTV的设计中加入标示细胞的barcode和标示转录本的UMI,那么在细胞和DNA量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应用三代仪器进行单细胞的全长转录本测序,这样得到的每个细胞内的基因检出数和丰度将很可观

cDNA片段化


使用Nextera XT样品制备试剂盒进行cDNA的片段化和标签标记,试剂盒的标记反应利用Tn5的特性把cDNA打断的同时,把s5 s7整合到打断后的cDNA片段上

上图为Tn5模式图,cDNA片段标签化的产物有以下三种

被Tn5打断标签化之后的文库片段并不完全是双链互补的,在连接处的插入片段末端带有gap,这些gap会在Nextera PCR的第一个循环被填补,填补后的文库组成如下


加入文库PCR引物进行文库扩增



加入N/S5xx and N7xx index引物对上一步标签化的文库进行扩增

最终上机测序文库组成


I5/I7 Index序列信息见上一章节,不同的I5/I7组合能够使来自不同单细胞的文库混合pooling在Illumina仪器的同一个lane上进行测序,在测序数据下机后能够根据I5/I7 拆分来自不同单细胞文库的数据。

参考

相关文章

smart-seq2建库原理-原文
10X单细胞3'转录组建库原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