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读书感悟原创文字集

士大夫的楷模——电视剧《白鹿原》赏析(一)

2018-11-15  本文已影响27人  星絮

见识朱先生的魅力,是从他独闯清兵大营开始的。 

这位清朝的举人,满腹经纶的书生,或者是被世人称为百无一用的书生,竟然能扛过被杀头的恐惧,想着黎民百姓要遭受生灵涂炭的危机,凛然走入军营,与领兵头领谈判,劝其退兵。这是我看电视剧《白鹿原》对其主要人物——朱先生的第一深刻印象,并为之心头一震。

正是这一举动,改变了我对书生的看法。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剧中的朱先生是一位清朝的举人,在白鹿原上开了一家书院,教弟子读圣贤书。他是白鹿原的族长白嘉轩的姐夫,也是白嘉轩唯一最信赖、最敬重的人。

在清兵大营的帐篷里,朱先生看到帐外挂着被砍下的人头,不动声色地对白嘉轩说,万一自己回不去,将自己的头和身体重新缝上,把尸体背回原上交给他姐埋了。然后教给他唱念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说以前不明此诗真谛,直到方升跟他说了才了然,他也这么告诉白嘉轩,大丈夫须经历磨难,方得大境界。我恍然大悟,这叫作大义凛然。

第二天姐夫朱先生独自被带去见统领方升大人,白嘉轩被绑着等姐夫。当清兵提了个箱子给他,他以为是姐夫的人头,直至见到安然无恙的姐夫后,才惊魂甫定。朱先生和他说,方升是明事理的,不该为一棵枯死的树浇水施肥。即使屠尽西安城,清朝还是会灭亡。他还答应了方大人,退兵后去方大人的家乡教书五年。

回家的路上,见到秀美的山河大地,朱先生不禁又激昂地吟起诗来:“踏破白云万千重,仰天池上水溶溶。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这无不是朱先生直抒胸臆的写照。

白嘉轩打心底里敬佩姐夫,他替原上的百姓和西安城的民众向朱先生跪下一拜。朱先生说虽然自己不知道如何做族长,但他知道“大丈夫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全剧七十七集中,凡出现朱先生的剧集,无不显现了他的大丈夫顶天立地的精神气概。

在白嘉轩和鹿子霖被土匪绑架后,族人没了主意,朱先生又毅然担起了责任。他让大家都拿出钱来凑赎金,又亲自带人去山上和土匪谈判,同时也通知了张总督的军队。他沉着冷静,心里装着族人的安危,对于绑匪的威胁,绝不自乱阵脚。白嘉轩和鹿子霖被解救出来以后,他俩纠结于赎金,但朱先生明白赎金是拿不回来了。这是族人种鸦片得来的意外之财,不该有的,总会有个机缘失去。

虽然朱先生作为一介书生,并不懂得如何拿起锄头犁地耕种,但他一样对生他养他的渭河大地充满了感情,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他尊重农民和他们为种地付出的辛劳,因为是这片土地和农民养活了祖祖辈辈的人,在此生生不息,祠堂里祭奠着的祖先仿佛也在无声地护佑着后人。

除了教书育人,朱先生和一群老儒生们兢兢业业地编写县志,因为他们热爱着养育他们的故土,也为了他们的后代,能够知道自己的先辈,牢记自己的根。

当抗日烈火在全国燃起之时,朱先生的一纸抗日檄文,激起了民族的斗志,也鼓舞了西安城里各界民众,要众志成城。军队则无论党派,枪口一致对外。尤其是当鹿兆海的讣告送达白鹿原上,朱先生打破传统,为抗日英雄守灵并主持了隆重的下葬仪式。同时,他决定投笔从戎,以行动打击侵略者。

那群可爱又可敬的书生,平日里和朱先生一起编书的同僚,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却放下生死,要去中条山追随年轻壮士的足迹。黄河边上,面对茹师长的阻止,他说,我砸了砚台,烧了毛笔,上战场大不了一死。杀一个倭寇够本,杀不死倭寇被倭寇杀死也心甘了。即使不上战场,也能为战士淘米烧锅,替官兵喂马磨刀。老先生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让人听得动容。得知鹿兆海牺牲的真相后,他问兆鹏中华民族还有希望吗?兆鹏说,有您这样的先生在,就有希望。

整部电视剧里,让我最钦佩的人也是朱先生。作为士大夫的他,严格意义上讲,并非士族,但他却志向高远。他没有一官半职,却有士大夫文以载道的精神所在。道是古人认为的天地万物宇宙间的亘古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它不可言说,又无处不在;道是天地之母。朱先生这样的文人已将道贯穿于他的读书中、生活中和为人中。世俗之道,也是顺应天道、人道。朱先生又是德行很高的。德来自于道在伦常中的表现,先生自幼学习儒家经典,道德于心了然,他又不拘于书本,将哲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所以他无论是教书还是编写县志,是帮助白鹿原的农民解决他们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融入与革命关联的正义行为,无不是士大夫的精神所在。这种精神是令人敬佩的,因为在在处处体现了一种做人的风骨。

你知道有比命还重要的东西吗?人不能光靠命活着。这也是朱先生的写照,有一种精神或者是信念,才是真正支撑着我们生活下去的力量。

朱先生是一代大儒,是读书人的榜样。也正是因为有朱先生这样的人,才让我们看到希望。他爱读书却不迂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当然,在士大夫阶层,像朱先生这样的人也并不多见,要不然社会早不是这个样子了。然而,我们也并不要太为悲观,毕竟还有朱先生的追随者,以及大批朱先生的弟子们,也总会有人,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站出来,舍身取义,将这种道德精神传承下去。这或许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希望所在。

我想,这大概也是这部电视剧所要传递给我们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吧。

往期文章:

城与人的遐思——读葛亮之《朱雀》

这狗日的苦难人生——看电影《万箭穿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