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钱
今天跟一位老同学吃饭,聊起来以前同班同学,忽然转到老同学借钱的话题。
最近刚好我拒绝了给一位毕业后就不联系的同学借钱,她也拒绝幼时小伙伴。
互相描述了一下过程,发现她们的理由是一样的,因为疫情原因,工资压缩且发的速度慢,无法维持日常生活。
大家常常打趣,许久不联系的所有朋友联系,需要注意了,一般不是结婚满月酒,就是借钱。现在疫情影响下,似乎这个理由很合理。
朋友之间相互帮助扶持,可能走得更远,但为什么这次我选择拒绝了呢?
一是无感情信用基础。这位所谓同学,读书期间,仅限于打招呼的关系,毕业后,她回老家工作,结婚生子均没有消息通知。其次,她过来找我,还把名字打错了。多看一眼我的微信名应该不会打错吧。看到毕业3年的同学发过来信息,还好微信备注了对方的名字,努力回忆一下这位同学的长相以及曾经有什么联系。没有任何感情的培养和维护的过程,甚至连名字都记不住的情况下,没有信用基础,很难爽快地帮助。在银行贷款,都需要对个人资产和信用记录进行审核,但目前仅限于老同学背书,难以让人放心。
二是超出承受能力。如果有紧急事情,完全可以说出来。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情,老家三四线城市,需要一个月2万块的费用,不太合理。发工资就还上,收入水平已经赶超一线城市,不应该还需要借钱接应。借钱理由是通过其他同学才得知,家里房贷车贷养孩子。有困难是理解,但这金额也超出了普通打工仔的承受能力。每个人除了要照顾自己,背后还有家庭,甚至其他要好的朋友,很难超出经济承受能力去帮助完全没有联系互动的人吧。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会遇到困难的时候。大环境下,大家都会有困难,理解和尊重很重要。
很多帮助是基于一定感情基础上,产生信信用值,从而彼此之间关系更加牢固,那么相互帮助和扶持,也是关系维护的一部分。
读书期间,我也经历过被拒绝,一位要好的朋友先借钱后反悔要回去,但我能理解她,她当下的选择没有问题,家里人还需要她,现在依然还是朋友,我们都在努力的赚钱。
借与不借,看感情和能力,不应用道德情感去绑架他人,换位思考,或许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