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日照
家中装修买窗帘,周日陪妻子去了一趟太阳城市场,穿梭于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百货,闻着风味迥异的小吃味道,那久违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而又亲切!
真的是久违了!忘了从何时起,日照这座古朴而又多情的海滨小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天之间,一座座高楼就拔地而起,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它也毫不为过。与此同时,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村居街巷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夷为平地。于是乎,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渐渐地忘记了它曾经的模样。
据史料记载,宋哲宗赵煦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镇,日照之名,即始于此。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升日照镇为县,至此日照正式加入地方县级政区序列。
如果只是这么断章取义的去看,日照的历史似乎很短,不值一提。但深入探究,却远非如此。其实早在四、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繁衍生息,是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1934年英国牛津大学版《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位于日照境内的两城镇是当时亚洲最早的城市。到了西汉时期,已开始在日照境内设置海曲县。
说起人杰地灵来,其实上苍并未曾偏向过哪个地方。中国二千多个县(市),试问哪个地方不曾出过几位历史名人?不曾有几处绝佳风景?当然,日照也不会例外。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第一位女农民起义领袖吕母、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等名人都诞生于此。
“蓝天碧海金沙滩”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曾去过不少沿海城市,并非自夸,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处地方的沙滩能与日照媲美。日照的沙滩细而柔、松而软,色泽金黄,踩上去也好,躺上去也罢,感觉非常舒适。“金沙滩”之说,名符其实。
日照小城虽不大,但有山有水,有林有田,南方的绿茶、毛竹这里能够生长,北方的雪杉、白桦这里亦能扎根。最妙的是四季分明,绝不单调,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各个季节的不同风情,这与那些四季长春或者常年寒冷的地方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民以食为天,谈起吃来,日照可谓是兼容并包了。依山傍海的优势使得这里的食材非常丰富,常见的咱就不提了,单是“西施舌”与“海知了”这两样,就足以让绝大多数国人大开眼界了。“西施舌”是一种贝类,味道极为鲜美,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也极为挑剔,据说只有山东和福建的个别沿海地区才有,当年毛主席来山东视察的时候,博学多闻的他就点名要品尝日照的“西施舌”。至于“海知了”,长相极似虾虎的头,入油烹炸后即可食用,口感如同吃炸金蝉的味道。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要由衷的感叹造物的神奇了—陆上有的海里必不会缺!
日照原属沂蒙老区,山东最具特色的面食煎饼自不会少。至于主食,由于小麦、水稻这里都生产,所以北方的面食、南方的大米在这里都混杂食用,来者大可不必担心水土不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地处鲁苏交界处的日照得以不断发展,机场、码头、铁路、高速公路应有尽有,加上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的缘故,这里的道路大都修的很宽敞,如果不是旅游旺季的话,一般不会遇上拥堵闹心的路况。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八方的游客在炎炎夏日里蜂拥而至,泡泡海澡、品品海鲜,感受大海的独特魅力。
旅游热让沿海的村居受益匪浅,渔民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搞起了“渔家乐”特色旅游,赶海的、开饭店旅馆的、卖土特产品的,一个夏季下来,个个赚的钵满盆满。十一过后,海边渐渐归于沉寂,他们或转产,或赋闲,开始了另一段宁静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里的生活节奏不算太快,夜生活也没有大城市里的丰富,治安环境也不错,民风淳朴,始终保持着山东人豪爽仗义的本色,而且绝大多数人们还在过着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这样的大环境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日照当之无愧的被评选为“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在中国三百多座地级城市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日照都只能算是一座小城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城自有小城的味道,就像凤凰古城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品味她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生长与此的日照人,我是自豪而又骄傲的,虽有“王婆卖瓜”和“夜郎自大”之嫌,但当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按下狂热的欲望,真正融入这座城市的时候,你就能发现她独到的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徜徉于一座美丽的海滨小城,这里不乏厚重的历史供你检索,也不乏灿烂的未来供你畅想,即便仅仅是在当下,将她的四季变换与我们的人生轨迹相契合,在这种天人合一的环境中诗意的生活,参一回前所未有的“生活禅”,让精神上的愉悦充盈我们的心灵,结果会是如何呢?
所谓“大美无言”,用于这座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城市毫不为过。君若不信,来过便知!
小城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