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终身学习社区

「五大关键数字力」—— 当我们说财务报表的时候在说什么

2017-04-26  本文已影响2248人  ZacWu

关于作者

似乎百度百科没有收录关于林明樟的词条,不过记得是在李笑来的文章中提到过他的这本书,由李笑来推荐的理财书籍想必错不了。

关于本书

本书的全名为《五大关键数字力——不懂财报,也能轻松选出赚钱绩优股》,如书名所说,这本书是一本关于通过阅读财务报表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适合作为投资对象(股票市场)的工具书。作者用他自己多年的经验将一些重点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出来,方便读者理解,没有涉及过多繁琐的理论知识。

基本理财观念

选股的逻辑

  1. 如何判断公司好坏
  2. 如何在好公司之间选择
  3. 建立好公司名单
  4. 定期定额投资规划
  5. 资产配置技巧

在股市中有两种投资获利:「资本获利」—— 通过股票价差成功几率获利,「股息股利」—— 通过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得到股票分红获利。我们投资的理念应该是「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从财务报表中找出还没有被其他投资人发现的原矿(被低估且价格很低)。

如何判断公司好坏

一句话高度总结,一家好公司的标准即是否具备「长期稳定获利能力」。财务报表就像一架公司运营的成绩单,是一个判断公司好坏的重要依据。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三张表为:

  1. 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
  2.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
  3.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重要概念:
外部资本(负债资本):来自欠外面人的钱(负债)的资金。
内部资本(自有资本):来自股东出资的钱(股东权益)的资金。
财务杠杆:衡量公司资本中外部资本与内部资本的比例,能反应公司的财务结构。一般来说,如果负债的资金来源比重越来越大(财务杠杆下移,因为在资产负债表中外部资本位于内部资本上方),某种程度代表股东越来越不想投资,可能意味着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差。

从以上三张表中,我们要考察的是公司以下五个维度的成绩:

  1. 现金流量
  2. 经营能力
  3. 获利能力
  4. 财务结构
  5. 偿债能力

1. 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在书中被翻译为「比气长,越长越好」,反映的是一家公司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差意味着破产,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类比:在田径场上选哪个跑步选手会获胜时,心肺功能是第一个要考察的指标,现金流量就是一家公司的心肺功能。

想要确认一家公司的生存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指标:

「大于100 / 100 / 10」

这里涉及三个计算指标,分别是:

公司靠自己日常运营实力所转进来的钱(营业活动现金流浪),扣除给股东现金股利之后,公司最后自己所能保留下来的现金;而这些现金,可以再投资于公司所需资产的能力。换句话说,公司手上真正留下来的现金,最低应该占总资产的10%。

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

作者通过归纳法分析好公司的资金配置,得出以下结论:

现金与约当现金最好占公司总资产的25%,最少也应该大于总资产的10%。如果是资本密集(烧钱)的行业,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应该高于25%。

这里面体现的是「现金为王」的理念,要知道资产在危机时刻是不一定能转换成现金的。

平均收现日数

平均收现日数小于15天的公司可以被认为它做的是做生意收现金的行业,收现金时间越短说明现金流动越快,这对于一家公司的生存而言,是一件好事。

总结

三个指标,重要程度排序为:

  1. 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有多少现金——血液量)
  2. 平均收现日数(收取现金的速度——血液循环速度)
  3. 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允当比率和现金再投资比率(现金流量的数字指标——体检报告)

2. 经营能力

经营能力在书中被翻译为「翻桌率,越高越好」。这里用餐馆经营的一个指标来类比一家公司的经营能力。

换句话说,一家公司的经营能力好不好,要看这一家公司的资产,一年帮公司做了几趟生意——当然是越多越好。

这一点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以下数据见得端倪:

应收账款周转率

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应收账款」这个资产帮助公司一年内做了几趟生意。这里关于行业的规律是:现金交易或者需求强劲的行业,应收账款经营能力会非常棒,因为「应收账款」这项资产的金额会很少。而对于B2B行业(应收账款较高,周转率相对低)的公司,这个数字在6以上就说明这是一个经营能力不错的公司。

平均收现日数

该值为「365天」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比值。这个指标除了能反应公司的生存能力(现金流量),也能作为经营能力的风向标。如在现金流量部分提及过的,该数值在15天以下说明行业是收取现金的行业,对于应收账款周转率高的公司,这个数值应该在60-90天内才算正常。

同时,这一指标也可以帮助我们看穿「假交易」,由于通过假交易得到的营收无法作为现金流回公司,因此只能被加在「应收账款」上,从而导致平均收现日数的增加。一般来说,假交易有以下几个特征:

而经营正常的公司的平均收现日书会相对稳定在上下波动不到5%。

存货周转率

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存货」这个资产帮助公司一年内做了几趟生意。该值为「销货成本」与「存货」的比值。

与这个指标相关联的还有一项「平均销货日数」,指的是这些存货平均在仓库里待了多少天才卖出去,天数越少说明产品越畅销。具体天数与行业密切相关:

总资产周转率

这个指标基本等同于饭店的「翻桌率」的概念,该值为「营收」与「总资产」的比值。该值揭示的公司与行业规律为:

总结

要想进一步理解经营能力,我们需要知道做生意的完整周期:


Screen Shot 2017-04-26 at 1.33.42 AM.png

如图所示,整个生意周期减去「应付账款付款天数」就是「缺钱的天数」,如何扛过这段时期,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是经营能力的真正含义。

三个指标,重要程度排序为:

  1. 总资产周转率
  2. 平均在库天数
  3. 应收账款平均收现日数

3. 获利能力

获利能力在书中被翻译为「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反应生意好坏的指标有以下六项:

毛利率

毛利率的概念很直观,用来衡量生意的难度,毛利率等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之比,其值越低代表生意越艰难。

营业利益率

只用毛利率无法得知公司是否「赚钱」,而这往往比生意好做难做更加重要。营业利益率便毛利率这个概念的延展,等于「营业费用」与 「营业利益」之比,更好的衡量了赚钱的能力。

其中,「营业费用」包含行销费用、管理费用、研究费用、折旧费用与分期摊销。根据营业费用率(毛利率 - 营业利益率)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的规模,约低则通常代表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经营安全边际率

经营安全边际率是「营业利益」占「毛利」的比率,是判断一家公司对抗惊奇波动能力的指标,越高则代表公司获利的宽裕度越高,一般大于60%代表其具有较高的抵抗能力,比如应对竞争对手的价格战。

净利率

净利率等于「净利」与「营收」的比值,代表「一家公司税后是否赚钱」,该值越大越好。

每股获利

每股获利等于「净利」与「总股数」的比值,从股东的角度衡量公司的赚钱能力。

股东报酬率

股东报酬率等于「净利」与「股东权益」(内部资金,在资产负债表右侧下方)比值,指的是相对于股东出的钱,可以获得多少的报酬率,当然同样越高越好。那么要具体达到什么程度才算高呢?

总结

获利能力是如此重要,根据该项的表现就可以排除掉很多的投资选项,要知道:

假如你持有一家优秀企业,时间就是好朋友;但如果你持有的表现平庸的公司,那么时间就变成敌人。

4. 财务结构

财务结构在书中被翻译为「那根棒子」,即上文提到的财务杠杆,可以反映投资人对于公司的判断。有以下两个指标组成:

负债占资产比率

顾名思义,这个指标等于「负债」与「资产」的比值,表示的是「那根棒子」的位置。位置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位置太高或者太低都不理想,介于中间比较合适,这里涉及的是资金成本与现金风险之间的权衡:

长期资金占不同产、厂房及设备比率

这个比率是「长期资金」与「不动产、厂房及设备」的比值,其中「长期资金」等于「长期负债」+「股东权益」。这个指标反映的问题是公司到底是用「长期资金」还是「短期资金」来买「长期发展」,结论很显然是应该用「长期资金」为好,如果「以短支长」会有致命危险。

5. 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在书中被翻译为「你欠我的,能还吗?还越多越好」。主要要看两个观察指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比率越大越好,代表偿债压力小,在200%以上,甚至~300%以上最为理想。
其中「流动负债」主要由:1. 现金与约当现金 2. 应收账款 3. 存货组成,因此与这三项相关的指标都可以交叉验证,帮助我们更好的衡量公司的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其中「速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费用」,因为存货并不能快速地兑换成资本,同样地已经交付出去的费用也很难再变现。这个指标是流动比率的补充,排除掉流动比率中可能的水分。
这个比率同样是越大越好,如果大于150%则很理想。

总结

利用财务报表可以帮助我们避免80%的烂公司,合理的阅读顺序应该为:

实践

这是后补的实践,因为本书介绍的是中文财务报表的阅读方法,所以我当时并不能马上将所学应用到美股上。期间,在阅读了「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小白投资美股指南」以及「怎样选择成长股」后,投资理念发生改变的我进行了第一笔在美股市场的交易,对于这第一次投资,我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量化计算,而是简单地对我相信的未来进行了一次“充值”。我相信的未来是:智能家庭、自动驾驶、VR影院,因此我选择了AAPL、TSLA、NFLX;而以上这些都需要一个超强的运算平台以及各种牛X的人工智能算法,因此我选择了NVDA和FB。对于这些股票我会采用定投策略,在一年后总结我的成绩。

关于这几本书的综合读书笔记,我会发布在文集「成长实验」中。

读书实验小结

这是读书实验的第二本书,换了一种总结的风格:尽量把一本书的要点提炼出来,自己的想法片段积攒下来,等足够多的时候新开一篇,这样似乎更有助于主题的统一性。(简书什么时候才能支持文内跳转啊,没有目录真的很不读者友好)
过程中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实验的局限性。实践固然是很重要的一环,但觉得一个良好的实践可以仅仅通过读一本书就实现也确实天真了一些,因此我会将实践暂时空缺,等作出相应实践后补充进来,对于阅读过一系列读书之后的实践会写在成长实验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