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
病房里有一位病人,35岁男性,因为车祸摔伤了头部,大脑里面没有太多的出血,一般这样的只需要观察3-5天即可,度过水肿的高峰期,就可以出院回家修养了。
可是,在受伤住院的第三天,他突然出现了全身抽搐、大汗淋漓、意识不清的状态。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这是创伤后的癫痫。安定、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都是我们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轮番上药,效果都不理想。最后,只得把患者转到NICU,也就是神经重症科,使用麻醉药物来控制癫痫。
几天后,病人的癫痫控制了,转了回来。虽然没有抽搐,病人却脾气大变。
这几天,麻醉药物控制了患者的癫痫。而且这种麻醉药物可以让人接近自然的睡眠状态,并且用后部分使用者会出现令人愉悦的梦境。但是,戒断之后就会出现暴躁易怒、精神失常等症状。
之后的1周,他在病房里大喊大叫,喊声一天比一天响。护士们只能用约束带和被子困住他的手脚,不让他拔掉自己的胃管和尿管,防止他摔下床来。
隔壁床刚刚手术结束的5岁孩子,被他吓的整夜不能入眠,其他病人叫苦不迭。床位医生也很无奈,只得用各种镇静催眠的药物把他“镇住”。但一醒来之后,就又继续喊叫。可惜,每次的药效只有几个小时,只能反复的用药。
1周的时间,他喊叫的内容从“我要和老婆聊聊”,“我要上厕所”,变成了“让我下来,不要捆我”,现在变成了脏话连篇,不堪入耳。
这样的病人,在病房里并不少见。到了最后,患者可以出院回家了,但许多患者都变得冷漠麻木,对外界漠不关心,似乎是个对外界没有危害的人。
我时常在想,医院的做法是否正确。
如果和患者调个位置。患者就像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他的精神世界,别人无法理解。越是大喊大叫,越是需要用更多的镇静药物;越是被药物镇静,就越需要在为数不多醒着的时间里发泄自己的情绪。
或许,满足他的要求再逐渐引导,会让他的情绪变得稳定;或许,医院有专门的创伤后心理治疗团队,可以让他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但很可惜,他的诉求我们听见了,没有人有空去满足他。监护室里的护士忙的焦头烂额,也只能定时往患者胃管里注射食物;定时帮患者翻身避免产生褥疮;定时帮患者清理口腔、皮肤和会阴部;定时帮患者擦屎擦尿;还要时刻盯着监护仪器上的数值,一旦有任何变化,都需要及时通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