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阳明心学 045
《陆澄录》7-3,第20-30小节。
今日学习分三点来记录吧——
一、阳明先生说:“恶人之心,失其本体。”
是因为弟子们在问:“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
先生的回答,让我们明白,我们的心原本是正的、善的。如果不正,那就是恶人之心了。恶是有程度的,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没有回归到正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恶,达致良知是我们最好的追求。
二、针对学习和修行之初,阳明先生提到了两种常见的错误行为:一是心猿意马,拴缚不定;二是悬空静守,槁木死灰。
我们看到即知道是不可有的,但是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却要时时有“省察克治之功”。先生言:“常如猫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到得无私可克,自有端拱时在。”
原来自己常常看得明白,却做不到,就是少了猫捉老鼠的那份斩钉截铁,没有那份毅然决然。背后的问题还是立志不够坚定的问题,明明存在问题,却无法解决。
一个人不好的念头一起,立即觉察到,努力克去;一旦有一丝冒头,也要及时连根拔除。
三、陆澄在鸿胪寺学习期间,收到家书,得知孩子病重的消息,他忧心如焚。阳明先生便劝解,说如果我们不能在现场解决问题,那就用功专注在眼前的事情上面......
这种事情可谓每个人都会遇到,当工作或者家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却不在,不论如何心急也无法立即到达,帮不上忙。此时谈修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真的没有那样的境界。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大抵七情所感,多只是过,少不及者。对于人之常有的喜、怒、哀、乐等等七情,我们往往沉溺于其间,太过的时候居多数,很少有七情不足的时候。
“中道”并不是麻木不仁、槁木死灰,而是情顺万物而无情,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既不无动于衷,更不能陷入其中。
我们心中的良知,本来就是中道的。随着境界提升,随时随地有了良知发用,自然就是处于中道之上的。
中华文化一直倡导建设和美的家庭。在一个家庭中,很多事情都是小事,但把那些看似小事的事情做好了,才会有强大的能量做大事。
曾经一位参加家庭建设学习的朋友分享:要大声叫爸妈。这就是一声称呼或者打个招呼的事情,多小的事儿啊,但背后却代表的是一颗恭敬心。更可以把自己的情绪传递,感染他人,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些小小的不快和烦恼都会被提前化解掉。不信回家试一试,每天一到家就甜甜地大声喊爸妈,一来二去,效果特别明显。
还有就是一秒钟答应,这是把对方放在心上的最好体现。熟而有礼,讲话脸对脸。这是尊重,更是恭敬心。
干活别唠叨!不管在家里或者工作岗位上,不情愿或者不甘心的时候,几乎是不由自主地就会唠叨几句(也可能在心里嘀咕)。其实,干活唠叨,本有的功劳会被抵消;如果心里升起了恶念,更是反噬了自己的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了事情还得不到好结果,坏就坏在一张嘴巴上面。
人第一,事儿第二。把困难变好事儿,把坏事变好事儿,是一种能力,更是一份豁达的胸襟!己愈予人己愈有,己愈为人己愈多。利益了别人,别人必会有感恩心,这份感恩心回到自己身上,就是福报。所以做事儿的时候,能抱着感恩心去做,感恩自己还能干活,岂不是更加乐在其中!
生逢盛世、牵手圣贤文化、有机会利益他人,这些都是人生很大的幸事,愿你真正体验道幸福的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