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与孙膑、庞涓传》
--PIXIU小品文
如果有人说“我是政治家”,我们都信;如果有人说“我是政治家、文学家、阴阳家和教育家”,我们都会倒吸一口凉气,对他由衷地高看一眼;若有人说“我是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法家、名家、道家、纵横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可能就要怀疑他是不是在吹牛。
世上真有这样的人吗?有。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人物-鬼谷子。
乱世出英杰,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其中,鬼谷子当属与孔子、老子媲美于世的圣人。
一、谋圣—鬼谷子
鬼谷子,名叫王诩(或王禅),道号玄微子,是战国时代的一个传奇人物,一生功业显赫。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鼻祖,算命占卜行业的人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科学家尊他为先师,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他为王禅老祖,他的母亲则被尊称为王圣母。
相传,鬼谷子的长相极为奇特,额前有四颗肉痣,有“鬼宿”之象。他终年隐居在云梦山的清溪鬼谷里,所以自称“鬼谷先生”,世称“鬼谷子”。他还有一个师妹,熟谙天机、人道、地脉,名叫九天玄女,她就是奇门遁甲的创始人。
据说鬼谷子的师傅升仙时,留下一卷竹简,上面写有“天书”二字。打开书一看,从头至尾竟无一字。鬼谷子与师父相依为命9年,感情日笃,如今师父突然逝去,他一时心中空荡,无心茶饭,夜不能寐,尤其是那卷无字天书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夜里,他索性爬起来,点着灯一看,吓得他跳了起来。只见竹简上竟闪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闪闪发光,鬼谷子叹道:“莫非这就是人们传说的金书”。原来,师傅留下的“天书”是一本阴书,书里的文字,白天在阳光下会隐去,夜间在月光下会显示。这就是鬼谷子“夜识天书”的故事。
鬼谷子的知识非常渊博,属于一个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精通百家学问,因为常常入山修道,还有人传说他一辈子只下过一次山。上天赐予了他通天彻地的智慧,深懂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没有人能达到这个程度。第一、他懂天文历数。日星象纬,尽在他的心中,占卜和观察都很灵验,所作的预言没有不应验的。他提出做事成功的总原则:“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意思是说,用过去的经验作参照,对未来的趋势加以判断,并参考平常发生的事,就可以决断了。第二、懂兵法。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变幻莫测。人们在他面前,都觉得自己缈小的像蜘蛛网上的小虫一般。第三、他的口才极好。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辞吐辩,万口莫当。人们和他辩论,都被他辨的哑口无言、灰心丧气。第四、他终生隐于世外,过着修真养性、形神俱妙的逍遥日子,达到了虚怀若谷、天人合一、万物了了于胸间的境界,服食导引,平地飞升,超乎万有,体合自然。就连秦始皇都向他讨求长生不老草。在中国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
据考证,鬼谷子的出生地在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临漳。他的身世十分富有传奇色彩。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邻居,赵家经商,周家务农,两家的交情很深厚。后来,赵家经商破了产,在周家的慷慨接济下才起死回生。为了表示谢意,赵家许诺将来把女儿许配给周家公子。就这样,周公子和赵小姐从小便有了青梅竹马、两相倾慕之情。
后来,周公子的父母相继去世,家境大大败落。赵家就悔了婚,毁了约。周公子因为气恼再加上相思,一病不起,亡于黄泉。赵小姐是一个知书答礼的贤惠女子,跑到周公子的坟前悲号不止,哭昏了过去。在恍惚中,她好像听到周公子说:“请不要哭了,快回家吧,别忘了把坟前那一株稻谷带回家”。赵小姐苏醒后,见身边真的有稻谷一株,她就带回去,淘米吃了。之后,赵小姐怀孕,生下一个男孩,异常聪明,这孩子就是旷世奇才鬼谷子。
还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离朝歌(商纣王时的都城)西面30里有一座云梦山,山上有两个山峰:剑秀峰和龙王峰。两峰的绝壁间有个天然洞窟,洞内有泉流,这个洞就是鬼谷洞。有一年,云梦山一带久旱无雨,善良的农夫庆隆到处寻找水源。他在一个干涸的水池中,救出一条小金鱼,原来她是东海龙王的女儿。在庆隆的央求下,小龙女为了解救旱灾,偷偷钻了一个“海眼”,想把海水引到云梦山区。龙王发现后,惩罚了小龙女和庆隆,小龙女化为龙泉,庆隆化为保护泉水的山脊-“青龙背”。朝歌南面有一个王庄,后来小龙女就脱胎转世在王员外家,员外给小女孩取名瑞霞。
有一年,又遇到干旱,员外家有三顷谷子地,只结了一株谷穗。瑞霞的丫环揉搓着这株谷穗,不想谷穗变成了一粒粒珍珠。瑞霞正接过珍珠观赏着,珍珠却倐然飞入瑞霞的口中,不久瑞霞怀孕,因未婚先孕而被赶出了家门。王瑞霞无家可归,来到云梦山,在山洞里生下一个男孩。瑞霞因神奇的谷穗而生了儿子,所以给小孩取名为“鬼谷子”。其实,那个神奇的谷穗就是庆隆的精魂所化,鬼谷子的母亲又是小龙女转世,所以鬼谷子从小便具有了通天彻地的智慧。
瑞霞晚年时,有一天,她把鬼谷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娘为你饱受人间疾苦,我死后,只求你能把我葬在九龙聚汇的地方。儿若想娘,就在我墓旁挖一口井,你从井水中可以看到为娘的身影。”说完,就谢世归天了。鬼谷子安葬母亲后,便率弟子在墓旁挖井,整整挖了九九八十一天。井成后,果然井水中映出了母亲的容颜,朝看母亲十八九,暮观老母鬓如霜。从此,鬼谷子朝朝暮暮都跑到井边看望母亲。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奥秘,根据井中的水位升降,可以洞察天气的阴晴变化,故此井又被称为“井中洞天”。
据考证,鬼谷子大约生于公元前407年,死于公元前320年,终年87岁。他生活的时代,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这种社会背景对他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鬼谷子为了超度那些聪明的弟子,一生栖身于鬼谷山野,但他对天下的形势运筹帷幄,仿佛像摆弄棋局一样。他办了一所兵法学校,创建了鬼谷门派,弟子有五百人。这些徒弟们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往往左右着诸侯列国的存亡,推动着历史的走向。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一批闻名于世的军事家、纵横家、社会精英都是他的学生。
鬼谷子的学生大多是才杰。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纵横家和谋略家,二人却是一对死对头。苏秦佩六国相印,一生都奔波在合纵抗秦、频繁外交的路上。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于诸侯列国,鼓励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抗强秦,大大影响了各诸侯国的决策,为安定诸侯做出了不懈努力。而张仪两次担任秦国的宰相,也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一生都在分化破坏苏秦的合纵策略,通过在诸侯间制造矛盾,挑拔离间,蚕食列国领土,使秦国的领土几乎扩大了一倍,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司马迁在《史记》里郑重地评价说:“此二人真乃倾危之士也。”意思是说,这两个人真的是可以呼风唤雨,瞬间让天地翻覆大厦倾的人物。孟子说他们“一笑则而天下兴,一怒使诸侯惧。”
鬼谷子的另外两个学生,孙膑和庞涓也是一对死对头,一辈子斗智斗勇,各为其主,各显其能。正应了电视剧《上海滩》的歌词:“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孙膑和庞涓这两个师兄师弟,最后谁负谁胜出?
二、孙膑受刑
孙膑(约前378年—前310年),原名叫孙伯灵,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出生于阿、鄄一带动(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的后代。
孙膑是齐国人,传说年幼时父母双亡,靠叔父抚养成人。他长大后,遇到了魏国人庞涓,成为结拜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二人曾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
有一天,鬼谷子说:“你们俩已有了一些基础,今天,我要教你们如何排兵布阵。”孙膑和庞涓往桌上一看,只有一碗绿豆,心里觉得好笑,可又不敢笑。鬼谷子带着二人来到演兵岭上,手抓一把豆,口中念念有词,说了声“疾!”随手将豆子撒了出去。说来也怪,这些绿豆一落地都变成了活的兵将,自动分成了赤、皂两队人马。演兵岭上,顿时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孙膑和庞涓都看呆了。鬼谷子命孙膑为赤军帅,庞涓为皂军帅,各自领军与对方交战,鬼谷子在一旁指导;有时,鬼谷子自己当赤方主帅,让孙、庞为皂方主帅,调换角色,反复演练。这就是鬼谷子“斩草为马,撒豆为兵”的神奇技艺,而云梦山的演兵岭就是实战场地。
鬼谷子说:“布阵之要诀在于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攻则摧枯拉朽,守则固若金汤。先看此阵。”说着,他随手一挥,兵将排列出一阵,犹如长蛇一般。鬼谷子说:“此阵叫长蛇阵。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至,击中则首尾俱至。其它阵法,大致如此。你二人可细心研读兵法,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融汇贯通,方能得其真谛。”
3年后,庞涓学成下山,回到魏国,得到魏惠王的信任,担任了将军。孙膑则从鬼谷子手里得到了《孔子兵法》,继续在山上学习。
庞涓知道,孙膑才华横溢,能力也比自己强。如果有朝一日,孙膑回到齐国,得到齐国的重用,将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于是,庞涓暗地里派人去请孙膑,诱骗他来魏国做自己的助手,想把孙膑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在庞涓的推荐下,孙膑见到了魏王。一交谈,魏惠王就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这又引起了庞涓的妒忌和顾虑。他担心孙膑会成为自己升官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时时加以监视,后来干脆捏造了孙膑私通齐国的罪名。魏惠王非常生气,“以法刑断其两足,刖黥( qíng)之”,对孙膑处以两条罪行:膑刑和黥刑。膑刑就是挖去孙膑的两个膝盖骨,让他再也站不起来。黥刑就是在他脸上刺了“私通敌国”四个字,想让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就此埋没于世。从此,人们也不把他叫作孙伯灵了,而是改称为孙膑。膑,原指膝盖骨,膑刑是指受了挖去膝盖骨的刑罚。这就是孙膑名字的由来。
孙膑知道,这都是师弟庞涓害的,于是装疯卖傻地苟活于世,庞涓逐渐放松了警惕。
有一次,齐国派辩士淳于髡(kūn)来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拜访魏王。晚上,孙膑暗中去见了齐国的使臣。两人经过一番长谈,齐使认为孙膑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
孙膑到了齐国后,被田忌留在家里住下,做了门客。田忌象对待客人一样,非常尊重孙膑。
三、田忌赛马
田忌经常和齐王、公子们赛马,设了重金作为赌注。孙膑看到田忌的赛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马的脚力和对手差不多。于是,他告诉田忌:“将军,您只管下大赌注好啦,我能保您获胜。”田忌就加大了赌注。
当比赛来临时,孙膑又说:“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将军,现在先用您的下等马去和对方的上等马去比赛吧,然后拿您的上等马去和对方的中等马去比,最后再拿您的中等马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比赛结束后,田忌发现自己输了一场,却胜了两场,最终赢了齐王的千金赌注。
随后,田忌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拜他为老师。
“田忌赛马”,揭示了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这一智谋蕴含着古老的概率原理,被后人视为“策对论(博弈论)”的最早运用。
四、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双方一战一守,拖了1年多时间,赵国的防守开始衰退,只得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想任命孙膑为将,孙膑谢恩后,推辞说:“一个受过刑的人不能为将。”其实,他何尝不想统率军队呢?他是害怕重蹈覆辙,走上像当年与庞涓的路一样,引起田忌的嫉妒啊,他只能曲居人下,通过田忌来实现自己的才略。于是,齐国派田忌为大将,率兵八万救赵。孙膑为军师,坐在拉了帷帐的车子里出谋划策。
该选哪里攻打呢?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与赵国来一个里应外合。孙膑不同意,他认为要解开魏赵之间的纷乱,不能强拉硬扯,这就像要拉开别人打架一样,自己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找准要害。他建议:“此刻,魏国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了国外,国内很空虚,留在家的都是些老弱疲敝之士。将军,您如果带兵直捣魏国的都城大梁,占领它的要道,袭击敌人最空虚的地方,魏国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田忌马上同意,魏军果然开始撤兵回国。田忌又听从孙膑的主意,派出少量士兵假装与庞涓的部队交战,故意示弱,让敌人轻视自己。庞涓果然丢掉了辎重,轻装行进,想尽快赶回大梁。孙膑却带领主力部队埋伏在桂陵(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以逸待劳。等疲惫的魏军途经桂陵时,遭到截击。最后魏军大败,邯郸之围也解除了。
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故事,后来它成为“三十六计”中非常的重要一计,为历代军事家所采用。“围魏救赵”,指的就是避实就虚,声东击西,通过袭击敌方最空虚的地方,以迫使敌人撤退的一种战术。这次战役发生在桂陵,故也称为“桂陵之战”。
五、马陵之战
公元前342年,魏王命庞涓带军攻打韩国,企图一举灭韩。韩国接连五次战败,不得不求救于齐国。孙膑再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率大军袭击魏国的都城大梁。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庞涓也就此丧命。事情的经过如下:
齐国派田忌带兵去援救韩国时,他没有奔赴韩国战场,而是直奔魏都大梁。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后,大骂:“孙膑又玩起了围魏救赵那套把戏,真是可恶!”可是他没有办法,只能急忙从韩国撤军。此时,齐军已经越过了魏国的国境,向西挺进了。
孙膑告诉田忌说:“魏军向来以强悍勇猛著称,轻视咱们齐国,说齐军胆小,不敢抵抗。对善于用兵的人来说,这就是机会。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咱们要想办法诱使庞涓追击我们。《孙子兵法》说:每天行军不超过三十里,才能以备不测。若每天行军百里去争利,又急又累,一定会使大将的锐气受挫;每天行军五十里去争利,拖草带粮的,军队只有一半能到达。现在,咱们命令军队在进入魏国国境的第一天建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减为五万灶,第三天减为三万灶。这就是减灶示怯以骄其心的方法,如此这般,便可歼敌……”
庞涓跟在齐军后面,追赶了三天三夜,大喜,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怯弱,不敢和我们交锋。你看,他们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就逃的逃,散的散,损失了一多半了,已经不堪一击。我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丢下步兵,率领轻兵锐卒,马不停蹄地追赶前面的齐军。
孙膑估算了魏军的速度和行程后,确信他们晚上会赶到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地区。马陵这一带道路很狭窄,两边的地形也很险要,林木茂密,是埋伏军队、截击敌人的绝佳之处。于是,孙膑让士兵砍下大树的外皮,露出洁白的木质,在上面写了一行字:“庞涓死在这棵树下!”紧接着,又安排了一万名弓弩手,黑压压一片,在马陵道两边埋伏好。事先和那些弩手约好,说:“如果晚上见到大树边燃起了火把,就一齐射箭。”
庞涓果然在夜晚赶到了被砍的那颗大树下,见树干上有字,马上让人取火把来。没等他把树上的字读完,齐军已经万箭齐发,密集的如同流星急雨一般狂射而下。魏军瞬间大乱,在狭窄的马陵道里,相互冲突侵轧在一起,彼此乱作一团,士兵们纷纷想办法逃命。
庞涓明白中了埋伏,自知大局已定,他根本不是孙膑的对手,于是拨剑愤愧自刎(一说被乱箭射死)。临死前,庞涓不甘地说:“遂成竖子之名。我又成就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
齐军乘胜进攻,一举全歼魏军,魏国的太子申成了俘虏,被押回齐国。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到了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也辞官归隐,安心撰写《孙膑兵法》30篇。书成后,名传天下。
孙膑的主要功劳是,辅助齐王用围魏救赵等方法,两次重挫魏国,让齐国在与魏国几十年的霸业之争中胜出。从此,战国初期最强大的魏国衰弱下去,齐国的霸主地位越来越强,为后期与秦国的对立提供了客观条件。
六、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孙膑兵法》里。它是对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战争,但又要慎重地对待战争。他认为没有强大的武力作保障,国家就难以安定富强。但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如果一味好战必然会自取其辱,甚至遭来灭国之祸,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亦不可滥用。强兵必先富国,有了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而民心和军心又是取胜的关健。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战争必须要顺应民心,得众取众。
2、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们必须明“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作战时,人多、粮足、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证取胜,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指挥得当,才能取胜。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是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将领们只有真正认识到并把握了这些转化规律,才能出奇制胜。
3、战略思想方面。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能主动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不仅能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而且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术上,要善于“因势、造势”,以扭转不利的形势。
4、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专门论述了阵法、攻城的策略与技术,提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等理论。
5、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将领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应干涉具体军务,要让将领们有独立的指挥权。在队伍管理上,要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
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把《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对比着看,看看老孙家的人到底是因为具备了什么样的大智慧,才成为名垂青史的军事天才的。
七、千古传奇
明末清初,历史小说《孙庞斗志演义》诞生,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更加深入民间,广为流传。唐德宗时,将孙膑列为历史上64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72将之一。
孙膑身残志坚的精神,也得到了后世称赞,有五个行业尊孙膑为祖神,开了百工匠作的先河。
1、制靴业神。孙膑被庞涓暗害后,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所以后世的靴匠把孙膑尊为制靴业神。
2、皮革业神。传说孙膑被挖膝后,只能跪步行走。于是他将皮子去毛,缝制出柔软舒服的皮革,裹缠于膝部。从此,皮革业诞生,而孙膑也成了这个行业的始祖。如今在云南束河古镇的“三圣宫”内,还供奉着皮匠祖师孙膑的塑像。
3、烧炭业神。传说有一年冬天,鬼谷子让两个徒弟孙膑和庞涓去寻找“无烟柴”。庞涓为人狡诈,借故不去找。孙膑找了好多天没找到,天上忽然飞来一群乌鸦,孙膑顿时觉悟,这“哇哟、哇哟”的叫声不就是让我“挖窑烧炭”吗?于是,他挖了个土窑,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头,截成小段,装入窑中。几天功夫,就烧出一窑木炭。用火点燃一试,果然没烟,“无烟柴”找到了。从此,人们把孙膑尊为烧炭业的祖神。
4、豆腐业神。传说鬼谷子为了考验孙膑和庞涓,假装生了病。孙膑为了让老师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就磨了豆浆。正巧他晾的盐,被露水化成盐水,流进了豆浆,豆浆就成了豆腐。鬼谷子夸奖了孙膑,要求再做点。庞涓十分嫉妒孙膑,就偷偷地往盐水里加了点石膏水,没想到也成了豆腐。从此,人们就把孙膑和庞涓供奉为豆腐业的祖师爷、保护神。
5、泥塑业神。传说孙膑曾流落吴地,以做泥人为生。后来出任齐国军师,以泥人、泥马布阵,破了庞涓的“五雷阵”。再后来,惠山人把孙膑捏泥人的技艺继承了下来,从此无锡惠山的泥人声名远扬,孙膑被供奉为本行业的祖神。